副社長笑了笑,點點頭,用溫和的語氣問道:“邵武同誌,你的文學修養不錯,筆法和眼光都很犀利,有沒有興趣到我們出版社工作?正好我們文學編輯部正在籌備《青年文學》雜誌。我覺得你來做個編輯應該很合適呀。”
邵武一聽,連忙擺手說道:“哎呀,那可不行,社長您可能不知道,我隻是初中畢業,也沒上過大學,寫個東西純粹是業餘個人愛好,瞎寫。讓我當編輯就怕會耽誤你們工作了。”
副社長又笑了起來,“搞文學創作可不講文憑,咱們隻用作品說話,隻用真實實力當成標準。”
邵武還是搖著頭說:“我還是更熱愛目前的這份工作,所以對於社長的好意,我隻能表示感謝。但是我以後業餘隻要有時間,一定會筆耕不輟,繼續追求文學夢想的。”
邵武第一次的改稿經曆就這樣結束了,隻不過是在編輯部裡跟編輯們聊聊天,互相認識一下,大家親熱的就像坐在街邊曬暖的老鄰居一樣,聊的話題都很家常,也很八卦,但是透著熱情和真誠。
副社長對於邵武拒絕了來編輯部當編輯感覺很遺憾,最後送邵武出門的時候還一再向他表示。讓他回去再考慮考慮,改變主意了,一定要第一時間聯係他。
坐在編輯部裡當編輯很清閒,而且社會地位也很高,說出去也有麵子。以後很有名的,就有一個叫馬未都的25歲工人,現在也剛開始嘗試成為文學青年,正在試著往報紙雜誌寄稿子,大概明年就會發表文章,還華麗轉身從普通工人成了一名文學專編輯,從此走上自己堪稱傳奇的道路。
但是邵武又不是真正的文學青年,也不指望靠著成為編輯身份的轉變,來給自己帶來人生的升華。所以,讓他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坐在編輯部裡勞
心費力的審稿,那簡直是太折磨人了。哪有現在自由自在,能東奔西走,更讓人舒服呀。
《大橋下麵》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已經板上釘釘了。邵武覺得這頭事兒總算可以暫時放下了。
可是沒想到,轉過天就接到了龔雪的電話。
電話裡龔雪的聲音很激動,但是又努力的做出來一本正經的樣子,邵武一聽就明白了,她肯定是在正兒八經的地方,而且旁邊有人。
所以,他也不好胡言亂語,乾脆兩個人一板一眼的通起了電話。
“什麼?讓莪現在去上海?白沉導演要見我。”
邵武很心動。甭管是誰想見他,有機會去上海能見到龔雪,他就覺得很願意。
現在兩個人這麼久沒聽見彼此的聲音,在電話聽筒裡還要一本正經,而不能訴說滿是相思的話語。感覺實在是不美妙。
那到底去不去上海呢?去,當然要去。
邵武隻猶豫了0.01秒,他就對龔雪說:“行,我儘快給單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