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在百花深處》全本免費閱讀
東四十二條胡同,相比較百花深處要寬闊的多了,很亮堂,很規整,兩邊的院子不管是從建築規格,還有保存現狀上說,都比百花深處胡同要好得多。
這裡邊兒文藝單位也不少,自然而然賦予這條胡同不少的文學氣息。
當邵武來到這裡,第一眼就喜歡上了胡同兩邊種的高大白蠟樹。
這種樹樹乾筆直粗壯,長大了以後,樹枝又特彆茂密,一棵樹都能遮蓋兩三個院子。它最好看的時候就是秋天,滿樹金黃的樹葉迎著秋風嘩嘩作響。
真是道不儘的秋韻之美。
青年出版社就在東四十二條胡同的中間,三進的院子,被它占得滿滿當當,而文學編輯部就在最後邊院子,占了兩間廂房。
邵武的到來引起了所有編輯們的最大興趣,當知道他就是《大橋下麵》的作者邵武的時候,所有編劇臉上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坐在門口的中年大姐說道:“呀。實在是沒想到你會這麼年輕。我還以為是個老同誌呢。要這麼來看,你的筆觸很老練,思想很成熟呀,而且對社會的觀察也很深刻。實在是難得。”
旁邊一個小年輕笑著說:“郭姐,原來你不是一直都是持反對意見嗎?怎麼今天聽語氣好像一下子變得積極支持了。”
那個被叫做郭姐的中年大姐,笑著說道:“說實話,我原來一直以為他是個50多歲的老同誌。要是真是那樣的話,我意見肯定是保留。但是這麼年輕的小同誌,寫出同樣的文章,那就意義不同了,現在我已經改變主意,支持他。”
似乎這名姓郭的大姐的意見很是代表了一批老同誌的共同看法。本來大家爭論良久,各說各的觀點,但是好像邵武隻是一露麵,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就連給邵武寫信的副社長,看見邵武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等邵武一進門,倆眼就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然後又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最後才緩緩開口道:“我隻想問問,你願不願意把作品改的平和一點,對現實的描寫稍微的朦朧一點。對那種艱苦的衝突和痛苦,用一種更春秋的筆法來訴說。”
邵武想了想,很認真的說:“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但它畢竟要根植於現實之中。所以我寫的是現實,一旦脫離了那就叫扭曲。這部作品也就沒什麼生命力,肯定也不會有感染力了。所以改改語法,調整調整結構,我覺得都沒什麼問題,但是把小說的核心和它立根的土壤,給改編了。那本小說還有什麼意義呢?”
副社長哈哈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邵武說:“其實從你一進辦公室,我看見你這麼年輕,心裡已經做了決定,這篇文章我們青年報用了。準備分2到3期連載刊登,這對我們報社可還是第一次,我們還沒登過中篇小說呢。目前更多的采用也都是短篇小說。但誰讓你偏偏把文章投給了我們呢?這就叫緣分。所以克服困難,打破傳統,這麼好的小說我們也一定要登。”
邵武心情當然很高興。原來記憶中有過類似報道,說那些有名的老文學作家,改文章改的欲仙欲死,他其實心裡也做好了長期奮戰,麵對困難的準備,沒想到他隻是靠臉,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怎麼能讓他不高興呢?
邵武突然覺得副社長看自己的眼神有點熱切和異樣,忍不住好奇的問:“社長,您看還有什麼問題要溝通或者需要我配合的直說,我肯定儘最大努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