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格物致知(2 / 2)

“你們的模具定型後,可以繼續雕刻嗎?”

這個名叫沈範的模具工道:

“蠟版翻鑄鉛版,是用失蠟法。”

“先在蠟版上雕刻字,用耐火的泥料包敷製成外範。”

“然後加熱,把蠟熔化流失,把泥範固化為可以澆鑄鉛版的鑄模。”

“這個過程之中,如果在蠟流失後、泥範還沒有固化時,用利刃把它剖開,就能在有字的一麵雕刻,補上缺失的字。”

“最後把兩片泥範合在一起,就能繼續用於澆鑄。”

這個思路,呂祥聽明白了。但他不是專門做模具的工匠,不知道是否可行,所以他下令道:

“找一塊廢棄的蠟版,用你的辦法試驗。”

讓沈範製作模具,看看是否可行。

這種試驗,是文思院這些日子常做的。他們這個工坊,名字是印刷研究工坊,是印刷研究所的附屬工坊。除了做工之外,還要做各種研究,開展各種試驗。

像是呂祥提出的鉛版技術,就做了不知多少試驗,才最終確定蠟版、泥範、鉛版的材料,成功用於印刷。

現在這個試驗,對文思院的匠官來說,可謂司空見慣。很快便有識字的人過來,記錄此次實驗。

錢謙益看到之後,好奇地站在一旁,仔細觀看這些。

因為皇帝賜給他“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八個字的時候,就囑咐他多進行實踐、多做實驗,驗證所知理論。

如今呂祥等人在他麵前做試驗,驗證一條思路,他當然要仔細察看。

很快,李工匠就找到了一塊因為雕錯字被廢棄的蠟版,按沈範的要求把雕錯的字剜掉,當做試驗蠟版。

沈範則用泥料把蠟版包裹了,開始製作泥範。

在生火烘烤泥範,把裡麵的蠟版熔化、流失出來之後,沈成拿起一個刀片,把泥範剖開。讓李工匠拿著刻刀,在缺字的地方補字。

此時的泥範,還沒有完全固化,李工匠用手中的刻刀,仍舊能夠雕刻。

隻是雕刻過程中,要小心謹慎一點、不能損壞泥範。

而且和雕刻蠟版上凸起的陽文不同,泥範上現在需要雕刻的,是凹陷下去的陰文。

在補上確實的文字後,沈範繼續烘烤,把泥範完全固化,然後合在一起,讓澆鑄工澆鑄。

最終澆鑄出來的鉛版,和完好的鉛版一樣,看不出補充的痕跡,能夠用於印刷。

這讓李工匠極為高興,又多了一種補字方法。

沈範也極為興奮,知道這種技術可行,隻要能推廣開來,自己就能立功,獲得專利費用。

呂祥卻長歎一聲,說道:

“這就是泥版翻鑄鉛版印刷啊!”

“原來我之前忽略這條路!”

因為蠟版翻鑄鉛版的成功,文思院印刷研究所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這上麵。

對其餘方麵的嘗試,自然有些不足。

就連呂祥,也隻是知道泥版研究小組不順利,現在主要研究泥活字。

但是對於具體那些地方不順利,他卻沒了解過究竟。

如今見到沈範提出的補字方法,他才發現泥版翻鑄鉛版技術非常簡單,隻需要在沒有完全固化的泥範上雕刻陰文,就能用於澆鑄鉛版了。

這也讓他知道,皇帝提出的辦法,是能真正走通的。

甚至,再想到錢幣上的文字,還有鑄錢用的翻砂法。呂祥拿出一塊廢棄鉛版,讓沈範製作半乾的泥範,把鉛版壓了上去。

頓時,泥範上出現一個個字跡。呂祥讓人倒上熔化的鉛液,用於澆鑄鉛版。

這種鉛版翻鑄鉛版的做法,讓旁人看得不明所以。呂祥拍著鉛版,解釋道:

“把這塊鉛版換成鉛活字、或者木活字組成的版,你們覺得如何?”

“活字組成的字版,是不是能翻鑄成雕版了?”

這讓很多人明白過來,沈範更是激動地道:

“這是活字雕版混合印刷術啊!”

“就是木活字,也能用這個方法做鉛版,不用擔心使用次數的問題了。”

“呂工,您又立了一大功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