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實學派(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朱由檢寫出的這八個字,普通的文人看了,或許沒什麼感覺。

他們可能覺得這兩個詞語不錯,卻不會有其他感受。

但對錢謙益來說,卻仿佛撥雲見日,解決了困擾他的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他的學術理念,缺少一個核心。

所以他在學問上,一直比劉宗周差了點。雖然被人尊敬,卻稱不上儒學大師。

這個問題,在劉宗周領悟慎獨之前,還體現得不太明顯。但是在劉宗周由主敬到慎獨、擁有鮮明的學術理念後,兩人之間的差距,猛然又被拉開。

就連朱由檢,也認為劉宗周就憑現在的學問,都有資格在死後從祀孔廟。但是錢謙益距此,卻是差了很遠。

所以在重製禮樂上,朱由檢選擇劉宗周。不僅是因為此人在曆史上是殉節忠臣,還因為他的學問、名望,都能把這件事情撐起來。

錢謙益則因為種種原因,錯失這個機緣。

這件事情,在旁人看來似乎理所當然。但是錢謙益內心,卻是痛徹心扉。因為他錯失的不僅是重製禮樂,還有成為聖賢的機會。

所以,他在領悟出恒產論後,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想把這個理論作為學術核心,整合一身學問。

也因為此,在被皇帝批示,指出最初的恒產論問題後,他才會苦思冥想,得到領悟提升。

在這次入宮見皇帝前,他本以為自己的學術核心,就是最終完成的恒產論了。

沒想到皇帝對他看得更明白,拋出了“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八個字。

這幾個字,頓時擊中了錢謙益的內心,讓他把恒產論拋在一邊,知道“經世致用”這四個字,才是自己之前的學術核心。

甚至他自己之前都隱隱領悟到了這一點,在給唐順之的外孫白紹光寫書信時,提出了“由經術以達於世務”的理念。距離經世致用,隻差那麼一點。

所以,看到這四個字後,錢謙益頓時明白,自己一身所學,就著落在上麵。

這種覺悟的感覺,讓他忍不住熱淚盈眶,拜服在地說道:

“臣今日方才知道,陛下如何知臣。”

“謙益得此厚恩,敢不儘忠效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