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有恒產和無恒產(2 / 2)

所以錢謙益的《恒產論》一定要改,否則就不能讓他發表出去——

畢竟這篇文章已經被呈遞了上來,如果這樣發出去,一定會被人認為自己讚同文中理論。

朱由檢當然不能背這個鍋,以後被無恒產的人仇視。

『大同思想剛提出,錢謙益就積極響應,這種臣子應該鼓勵,不能挫傷他們。』

『而且錢謙益提出讓所有人有恒產、有恒心,邁入大同之世,是有進步意義的。』

『這篇文章應該改,然後再發出去。』

想到這裡,朱由檢就一陣慶幸。因為他想到了錢謙益不把這篇文章呈上來、直接發出去的後果。

那樣這篇文章很可能成為有產者的指導綱領,產生的影響極為惡劣。

所以朱由檢考慮之後,提筆寫上“為富不仁、為仁不富”八個字,囑咐錢謙益加上批判有恒產無恒心之人的內容,並且要讚揚無恒產卻有恒心的民眾,認為這些人雖然在一些方麵不如士人,卻同樣很有道德,應該評選道德模範,傑出者褒揚為士。宮庭設立的公士爵位,可以授予他們。

加上這兩點後,《恒產論》這篇文章,就完善了許多。

但是在朱由檢看來仍舊不夠,因為錢謙益的理論核心是讓所有人有恒產、有恒心,邁入物質財富極大豐富、道德境界極大提高的大同之世。卻沒有提到按需分配,這樣很不應該。

所以他明確指出,大同之世的物質財富,應該是公有製。以便能實現按需分配,讓所有人得到自由而全麵的發展。

小康之世的產業,同樣也應該有公有製存在。而且和有產者的私產並行不悖,可以同時存在。

理論的依據,仍是源自孟子,是朱由檢前段時間提出井田製時了解的:

『《孟子》曰: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這是公產私產兼有、屬於混合所有製啊!』

把這段話加上去,讓錢謙益深入闡發。要讓人們接受朝廷經營產業,作為朝廷壟斷或入股某些產業、和有產者一起分享發展成果的依據。

同時在分配方式上,朱由檢提出在實現大同之世的按需分配前,小康之世可以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以勞動、技術、資金、土地、管理等生產要素,分享產業收益。

這些,他讓錢謙益去京報集團考察,把管理層、勞動者分紅的事情,進行理論總結。

林林總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