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重製禮樂(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劉宗周剛被賜下的宅院中。

昨日迎接他們進京的劉若愚,一大早便來到這裡,傳達皇帝對劉宗周奏疏的回複:

“陛下說劉先生的心意,他都已經知道了。”

“先生說要‘製禮樂以化天下’,陛下甚為讚許。”

“明日舉行經筵,請先生講解《禮記》禮運篇。”

劉宗周聽到之後,一時激動得有些懵了。

說實話,那份奏疏雖然是他用心寫的,心中也懷有很大期盼。但他從未奢望過,皇帝會按他所說,行堯舜之道,成堯舜之君——

那樣的君主,古往今來都沒有幾個,他不覺得自己能夠碰上。

之所以把奏疏遞上去,不過是心中的一點堅持,以及萬一的希望罷了。

沒想到,這萬一的可能,真的被他遇上了。皇帝全盤接受了他的勸諫,並且要請他製定禮樂,用以教化天下。

這讓他心中如何能不激動,如何能不歡喜?

要知道,朱熹和王陽明那樣的聖賢,都沒有遇到讓他們儘情發揮的皇帝。自己何德何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呢?

再想到方孝孺和齊泰、黃子澄等人,受建文君看重更改禮製,最終卻身死族滅,現在還有後人在受苦。他心中又有些惶恐,不知自己的結局,會不會是這個樣子?

但是想到自己的理念,還有董仲舒輔佐漢武帝、成功更改漢朝製度的例子,劉宗周又有了信心。認為自己隻要行堯舜之道,就必然不會失敗——

即使萬一失敗了,他也無怨無悔。

所以,他端正衣冠,鄭重向皇宮方向行了一禮,說道:

“陛下願意用臣,臣必鞠躬儘瘁。”

“定當輔佐陛下成為堯舜之君,重製禮樂教化天下。”

然後才轉向劉若愚道:

“陛下讓我講《禮記》,還有什麼囑咐嗎?”

劉若愚自認為讀過幾本書,對劉宗周這樣的大儒極為敬重,聞言頓時回道:

“陛下說劉先生應該知道要講什麼,不用另外囑咐。”

劉宗周聞聽此言,想了一下禮運篇的內容,頓時覺得自己明白了皇帝的想法,緩緩點了點頭。

皇帝有想法是好事,一個沒有主見的皇帝推行改製,很可能成為建文君。

所以,他當即便要去備課,在明日經筵上講解。

不過這個時候,劉若愚突然臉上堆笑,從隨行的小太監那裡拿過一摞報紙,遞給劉宗周道:

“劉先生,這是陛下命人節錄的《致君堯舜疏》,還請先生看一下。”

“若是覺得不妥,還請先生指點。”

劉宗周莫名其妙,不知劉若愚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拿過報紙一看,才發現自己寫的奏疏,被刊登在邸報上。

這份邸報的印刷頗為精美,大小也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自己一篇兩千多字的奏疏,都能在一個版麵刊載完。

甚至,還有人貼心地為奏疏加了標點符號,而且做了分段。讓人閱讀的時候,能夠更加簡單。

粗粗讀了前幾局,劉宗周還沒有察覺到不對。但是看到後麵,卻覺得似乎有疏漏。邸報刊登的內容,比自己的奏疏少了許多:

『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難道邸報刊登的是奏疏略節?』

心中泛起疑惑,劉宗周猛然想到,劉若愚之前說的節錄。這讓他認真地把邸報上的《致君堯舜疏》,仔細讀了一遍。

讀完之後,他發覺這篇文章,和《致君堯舜疏》這個標題,當真極為貼切。裡麵基本是誇讚皇帝,希望皇帝能做得更好,行堯舜之道,成堯舜之君。

這讓他心中一時有些茫然,隻覺得這些熟悉的文字,似乎陌生起來:

『這是我寫的嗎?』

『我的奏疏是這個嗎?』

懷疑自己是不是記錯了奏疏內容,把完整地稿件漏了一些,劉宗周正要去拿底稿對照,便見到劉若愚滿臉堆笑,問他道:

“劉先生,這份奏疏是您寫的吧?”

“陛下對它極為讚許,說是重製禮樂的綱要,要讓所有官民學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