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出版行業的改變(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授與報刊行業輿論監督權,並不是朱由檢的突發奇想。

因為新聞媒體在西方社會中,就曾被稱為第四權——

意思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的第四種權力,可見它的地位。

記者的無冕之王稱呼,也曾盛行一時。

但是隨著市場化的深入,新聞媒體的獨立性喪失,甚至為了商業利益以公共利益為祭品,喪失社會責任意識——

所以第四權和無冕之王的說法越來越得不到認可,以至於無人再提。

但是他們在曆史上獲得的地位,還是讓朱由檢心中警惕。在決定發展報業的時候,就把輿論監督權規範。把這股力量控製在手中,防止它失去控製,被人利用著針對朝廷甚至皇權。

如今,這股力量有錦衣衛監督和保護,能夠為他所用,用於加強皇權。

在掌握報業之後,朱由檢手中的權力獲得擴充,尤其是對大眾的影響力。

士人掌握輿論的局麵,會被他逐漸改變:

『今後我能把自己的觀點刊登在報紙上,告訴所有民眾。』

『下麵的百姓會自己從報紙看,而不是士紳說什麼就信什麼。』

『而且百姓的反饋,我也能從報紙上看到。』

『我這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和底層百姓有一條溝通的渠道,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按照傳統的官僚政治,他這個皇帝隻能通過各級官僚治理天下。治理的效果如何,隻能用另一批官僚去監督。

但是報紙出現後,記者和撰稿人同樣擁有監督權。能夠從他們的視角,監督治理成果。

朱由檢能通過這個渠道,收到百姓的反饋。讓他更清楚地知道各項政策實施的效果,而不是隻從官員的奏疏上看。

這種輿論監督權,是報刊行業興起後自然而然產生的。並不是朱由檢不授權,它就不會誕生——

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權力,來源是大眾輿論。是報刊行業作為輿論載體,自然而然擁有的。

這種權力,和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權力截然不同,會對大明的政治,帶來深刻改變。

親身經曆過互聯網時代的朱由檢,知道官方機構最初麵對新媒體時有多狼狽。而報刊行業作為最早出現的大眾傳播媒體,對大明的衝擊會更強烈,不亞於互聯網對後世的改變。

為了撫平這種衝擊,避免報刊行業和朝廷產生激烈對抗,被朝廷官員封禁這個行業,斷掉這條上下層溝通的渠道。朱由檢選擇約束這種權力,把輿論監督權裝作是自己授權給報刊行業的,讓他們有秩序地使用,給官吏適應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官吏會因為輿論監督,變得收斂一些。朱由檢能利用輿論監督,懲治胡作非為的官吏。

同時,生員輿論等士人輿論,會通過報刊這個平台,融入大眾輿論。

他們以前口口相傳或傳抄的意見和文章,會被大批量印刷的報刊所打敗。

輿論領袖的來源會更多樣化,不僅僅是士人領袖。

士人把控輿論的局麵,會變得一去不複返。

那些士人領袖,即使靠曾經的名望在報紙上擁有一定影響力。也會如同後世的公知一樣,逐漸褪去光環。

甚至,朱由檢掌握的報業,連這段時間也不給他們,不讓士人領袖,從容向輿論領袖轉型。

他打算培養一批記者和撰稿人,讓這些以前名不見經傳的人,在報紙上建立影響力。

他們有的是秀才,有的是童生,還有的一點功名都沒有,隻是識得幾個字。現在被錦衣衛安全學堂的新聞輿論專業招收,培養成新聞發言人和輿論引導員。

這些人大多出身衛所,沒有門路當官。在知道將來能成為“民間禦史”後,都是非常興奮,投入這個職業。

同時,朱由檢還命令宮內的文書房,培養一批識字的內侍做編輯,加入京報集團,為報刊內容把關。

之前準備任命為主編的錢嘉徵、餘象鬥、馮夢龍、淩濛初四人,也被他親自召見:

“錢侍書參魏忠賢十罪,文章寫得非常好。”

“餘先生、馮先生、淩先生,也是在出版行業有影響力的人。”

“朕打算為通政司的通訊社找幾個主編,你們誰願意擔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