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輿論監督權(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深知報紙在輿論上的影響力,朱由檢在計劃發展報業時,便打算加強對這一行的控製。

在收購控股部份報房、對大部分報房進行參股後,還成立行業協會、製定行業標準。確保整個報業,都在他的控製下。

不過,他深知這一行的潛力,以後不可能一直被自己壟斷。現在設置的各種證件、提高準入門檻,也隻不過是小手段。士人、勳貴想要進入這一行,這些可難不到他們。

甚至,在報業協會的成員增多後,就連理事會和會長,也有可能失控。

所以朱由檢打算從其它方麵,加強對報業的控製。

王承恩在回應了有關稿費的問題後,拍了拍手說道:

“今後報紙上刊登的文章,除了要去出版廳備案外,還要由錦衣衛保密司和輿情司審核。”

“凡是涉及皇室、軍情等機密消息的,必須經過審核。”

“下麵有請錦衣衛指揮方弘瓚,為大夥兒講解這件事。”

一個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錦衣衛,從後堂走了出來。

眾人見此情景,都是心中一驚。因為飛魚服這種二品賜服,可不是一般的官員能夠獲得的。

再想到王承恩說他是錦衣衛指揮,眾人都認識到,這是錦衣衛的高層。

方弘瓚確實是錦衣衛高層,早就在錦衣衛擔任指揮。甚至衛尉寺卿劉僑的起複,都是他出言舉薦的。

如今在通過審查,確定他和魏忠賢牽連不深後,已經被重新起複,擔任錦衣衛指揮僉事。協助錦衣衛指揮使鄭士毅掌管北司房,負責情報工作。

這次整合京城報業,朱由檢便派了他壓陣。

方弘瓚出現之後,京城報房的人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引起他的注意。

眼看有些冷場,方弘瓚對自己的威勢頗為滿意,說道:

“所有稿件必須分級,涉密的要經過錦衣衛審核。”

“錦衣衛沒通過的,一律不得發表。”

“報業協會的規章,一定要加上這一條。”

在場的人無人敢反對,就連代會長謝長鎮,也隻能唯唯諾諾答應。

隻有張三的哥哥張大,壯著膽子說道:

“讓錦衣衛審核沒問題,但是我們報房天南地北的,錦衣衛衙門又在大明門。”

“怎麼把稿件送過去,給錦衣衛審核?”

這個問題,說到了很多的人心坎裡。各家報房有的在東城,有的在西城,離大明門西邊的錦衣衛衙門都比較遠。

怎麼把稿件及時送過去,審核的結果如何及時通報,那是一個難題。

否則審核結果不及時,印刷的新聞變成舊聞,那就影響銷量了。

所以在張大提出疑問後,人群中議論紛紛,都在討論這樣審核的難點。

這個時候,就又是王承恩出麵了,向眾人道:

“陛下仁德,知道大夥兒天南地北,交流起來不方便。”

“所以讓我選個地方,把各家報房聚起來。”

“出版廳、錦衣衛都會在那裡建立分署,直接審核稿件。”

“你們說,這個報業園區,是選在東城還是西城,或者去南城找地方?”

提出幾個地方,都是在查抄閹黨後,通過置換聚在一塊的宅院。還有一些宮裡之前就掌握的地塊,被皇帝允許用於建立報業園。

眾人沒想到還有這個收獲,對皇帝如此仁德,都是銘感五內。就算是不想搬遷的,在這個局麵下也不敢出言反對。

隻能按王承恩的說法,選擇一片地方地方建立報業園。

選來選去,有兩個地方最被眾人青睞。

一是東城區北麵、安定門旁邊的崇敬坊,那裡是文廟和太學所在,讀書人比較多,適合建設報業園。

二是東城區南麵、臨近貢院的明智坊草場。這是宮裡掌握的大塊地方,如今被皇帝拿過來,用於建設報業園。

這個地方的優勢,自然是臨近貢院,在會試、鄉試舉行時讀書人會比較多。而且距離承天門、東華門比較近,朝臣多在這一帶居住,他們也是購買報紙的主力。

這兩個地方選哪裡,眾人爭論不休。最終還是王承恩一錘定音,選擇把明智坊草場改為報業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