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京城抄報行(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京報並不是一份固定的報紙,而是京城抄發的邸報的統稱。很多報房都打著這個名字,向外人販賣報紙。

在《京報》專刊發行後,京城抄報行一片震動。各個報房的人都在打探,哪一家的膽子這麼大,竟然敢打著《京報》的旗號販賣科舉內容。這件事一旦出問題,就會牽聯到整個抄報行。

也因為此,各家報房的人聚在一起,商討這件事情:

“前幾科的會試題目,還有明法科和明算科的習題。”

“誰的膽子這麼大?打著《京報》的旗號賣這個?”

京城抄報行名聲遠揚,但是並沒有多少人。這些人聚在一起一討論,就知道不是行內的人做的。

而且抄報行的各家,也沒有人能做到這一步。

有人小聲說道:

“《京報》專刊用的是宮裡的開花紙,聽說是宮裡印的,讓錦衣衛販賣。”

“張家老三去打探消息,就被錦衣衛巡警抓了,現在還在掏糞呢!”

這消息傳得不廣,很多人聽到之後,都是吃了一驚:

“張三爺都被抓了,還被派去掏糞。”

“他不是號稱滾刀肉嗎?怎麼這次栽了?”

那人低聲說道:

“他在打探消息時,對賣報的報童動作大了點。”

“巡警說他用暴力恐嚇,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勞動矯正一旬。”

“被抓後直接派去掏糞,都沒讓他掃地。”

尋常的勞動矯正,掃大街的時候居多,掏糞隻是偶爾。

但是張三被抓後,直接被派去掏糞。可見他的行為,多被衛尉署恨。

不過,在聽到一些人說那些報童是錦衣衛子弟後,眾人也就不奇怪了——

衛尉署就是錦衣衛的一部分,整治欺負錦衣衛子弟的張三,那是理所當然。

甚至,很多人還提起了小心。知道那些在街上亂跑的報童,不能隨意欺負。招惹到了他們,就是招惹到錦衣衛。

這些消息彙集在一起,讓一個猜測更廣泛的傳播起來:

“《京報》專刊的事情,據說和宮裡麵有關。”

“就是不知是宮裡的太監私自做的,還是那一位的指示?”

“如果是那一位,事情可就難辦了!”

那一位指的是誰,眾人都很明白。

如果皇帝下了命令,他們這些小商家,隻有服從的份兒。

否則京城衛尉署成立後,那些被打擊的糞頭、糞霸,就是他們的下場。

凡是敢對抗的,都被衛尉署打擊了。甚至衛尉署還編寫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把他們作為案例,向京城的人講解。

如果他們不想成為新增條例上的案例,那就最好老實點。

所以,在《京報》專刊的背景被指出後,眾人默契地不再談論這件事。

一位在抄報行做了幾十年,在印刷上很有經驗的老人道:

“開花紙也就罷了,咱們不是搞不到這種紙。”

“但是《京報》專刊賣了上萬份,字跡還一模一樣,這就太奇怪了。”

“以我的對比來看,它是一次都沒有換版。”

“這是怎麼做的,什麼雕版能這麼用?”

蠟版隻能印幾百份,木質雕版印刷的次數更多點,能達到千份以上。但是在超過千份後,通常質量會下降,有些字跡會模糊不清。所以印刷行業重視初印本,認為印刷質量最高。

但是這次的《京報》專刊則不同,雖然質量有高有低,但主要是因為墨跡的問題。字跡則一模一樣,似乎使用的雕版絲毫沒有磨損。

這讓抄報行很多人都想不通,不知道是如何印的。

他們尤其擔心的是,這種方法會不會用在邸報上,大量印製邸報?

如果朝廷的邸報用這種方法印製,並且對普通人販賣,他們整個抄報行,就會受到毀滅性打擊——

都去看邸報了,誰還看他們抄寫的?他們增加的新聞傳說,可沒那麼大吸引力。

所以,《京報》專刊出現後,京城抄報行各家,儘皆生出憂慮。

既擔心這種做法帶來災難,又擔心這種印刷方法推廣後,京城抄報行會不複存在。

今日眾人聚在一起,便是商討這些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