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京報專刊(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大明的會試分為三場,分彆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舉行。

今年因為增加了明法科和明算科,在第三場會試結束後,還會於十八日、二十一日繼續舉行考試。

許多舉人為了增加錄取的幾率,報考了明法科和明算科。打算在會試結束後,順便考這兩個科目。

甚至有專門瞄準這兩科的,對前三場會試都不怎麼用心,打算考明法科或明算科進士。

這樣的人雖然很少,卻代表了一種新方向。例如河南盧氏的牛金星,便瞄準了明算科。

他是在去年鄉試才考上舉人的,對考進士根本沒有多大指望,本來沒打算參加這次會試。

沒想到皇帝新設明法科和明算科,而他從小就很喜歡天官風角秘要,對天文占卜這些雜學頗為精通,也因此在算術上有些造詣。

自認為在算術上勝過很多舉人,牛金星進京赴試,打算考明算科進士。

隻是他的消息不夠靈通,不知道摹擬考試的事情。進京之後才知道為了準備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試,京城舉辦了兩次模擬考試。若是他能早來些時日,就能參加第二次模擬考試,多一次科場經驗。

如今,牛金星隻能像其他舉子一樣,抄錄一些人傳出的模擬考試題目和參考答案,揣摩明算科試題。

“雞兔同籠、勾股計算、測量田畝……”

“這些試題都很簡單,就是題目太多了!”

看著這些算術題,牛金星覺得大多沒有什麼難度,就是考題的範圍比較廣,很難有人把這些全部掌握。

尤其讓他注意的,就是明算科的題目特彆多,如果算得慢了,很可能無法把整張試卷答完。

這種考試方法,是朱由檢觀看兩次模擬考試答卷後,所定下的方略。

因為他發現很多人的數學知識不夠,如果考得太深,可能沒多少人答上來。

而且那些天文等方麵的高深知識,對官員的用處也不大,沒必要考得這麼深,讓很多人答不出來。

所以他的策略,就是參考後世的行測,設置很多考題,讓大部分人沒有時間答完。

通過大量的題目,區分應試舉人。

這也是他想實行百分製的原因,隻是因為其它條件不成熟,暫時沒有采用。

牛金星如今就發現了,如果時間充足,自己能把大部分題目都答出來。

但是明算科的考試,隻給了兩個時辰答題。他在這個時間內,隻能答出一半。

『這可如何是好?』

心中煩躁地想著,牛金星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聲音,一個孩童高聲道:

“賣報!賣報!”

“《京報》會試專刊,刊登曆年會試題目和參考答卷。”

“有誌會試的舉子,都快過來買啊!”

聲音清脆,從外麵的巷子傳出。

牛金星好奇之下,走出旅舍查看。

到了外麵,隻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童,挎著一個布包,被一群人圍著,正在販賣報刊。

這份報刊的名稱,正是在京城頗有名氣的《京報》,首頁寫著會試專刊四個大字,被裝訂在一起。

以牛金星的眼光來看,這份報刊印刷得頗為精美,紙張質量好不說,字跡也很清晰。

相比那些印刷模糊、紙張質量很差的報紙,《京報》專刊的質量,更近似於書籍。

所以他當即有了興趣,和其他人一樣取了一份報刊,詢問道:

“報刊怎麼賣的?”

“要多少錢一份?”

那小童道:

“這是宮裡用的開花紙,用金屬鉛版印的,全天下獨有一份。”

“一份一兩銀子,概不討價還價。”

牛金星聽得咋舌,覺得實在是太貴了。

大明書籍的價格,一般在三分到五分銀子,一兩銀子能買二三十本。

現在一份報刊就要一兩銀子,讓他覺得實在是太貴了。

難怪很多人隻是翻看,卻沒出錢購買。

這周圍住著的舉子,都是不怎麼富裕的,花一兩銀子買本書,當然要仔細考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