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極殿,原名謹身殿,清朝改為保和殿,“皇建有極”匾為乾隆禦筆)
旁邊的楹聯,則是朱由檢從《道德經》選擇的一段話: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和《洪範》皇極篇中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對應,提醒自己作為天子,要承擔整個天下的責任。
這樣一番整修,讓建極殿看著更加莊重。不再像以前,僅僅被皇帝當做更衣的地方。
一眾學子大多是初次來到皇宮,見到莊嚴肅穆的建極殿,心中很是激動。認為自己雖然沒資格在皇極殿參加殿試,但能在選官時來到建極殿,此生也是不枉了。
朱由檢見到這些人大多都還年輕,心中很是欣慰。認為這些人能工作的時間更長,能在未來四五十年,為大明天下出力。
雖然這些人大多會沉淪下僚,沒有幾個人能出現在自己眼前,朱由檢對他們還是很重視,認為是專業官僚的起點——
三法司、戶部等機構的專業化,會從他們開始。
所以,朱由檢親自接見了他們,並且主持這次選官儀式。
按照之前定下的章程,這次選官按名次先後挑選官職。
吏部將空缺的官位寫在一張大大的榜單上,排在前三的學子上前挑選。
最遲三分鐘後,排在最前麵的人要確定挑選的官職。吏部官員將相應官職劃掉,旁邊的內閣中書填寫聖旨,皇帝當場任命職位。
在第一人接受任命時,補充一個人上前,觀看空缺官職。
這樣輪流上前,觀看空缺官職榜單的,始終隻有三人。每個人也有三分鐘時間,挑選心儀的官職。
這是具體的流程,楊景辰宣讀之後,便點了前三人上前,讓他們挑選官職。
在他們確定挑選的官職前,朱由檢讓身邊的太監宣讀對錢嘉徵的任命,授予翰林院正九品侍書職位。
這個官位雖不高,卻是在翰林院。一眾學子聽到後,都是羨慕不已——
吏部公布的空缺職位,可沒有翰林院的官職。排在最前麵的太學正九品學正,相比翰林院正九品侍書也差一點。
可以說,錢嘉徵這次被授予的職位,要勝過所有學子。皇帝對這個元士,真是恩寵備至。
心情激動地接受了這個任命,錢嘉徵知道自己不但簡在帝心,還確立了在模擬考試這一科的地位——
雖然他的成績不是最好的,卻是被授予官職最高的。類比一下,就像是殿試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然後,才是最先挑選的學子,不出意外地選擇了太學正九品學正職位。對於出身太學的他們來說,這個職位很熟悉,而且還有前景,是最合適的選擇。
接下來,京城的官位很快被排在前麵的人選走。有些人寧願選擇京城的從九品官職,都不願去外地赴任。
正九品太常寺讚禮郎、鴻臚寺署丞選完後,還有人選從九品鴻臚寺鳴讚序班、太常寺司樂,想要以正九品級彆,擔任從九品官職。
吏部的官員當然不同意,尤其是負責此事的楊景辰,更是臉色鐵青。為了這次選官,他特意放出了幾個地方上的好職位,沒想到這些人不領情不說,還都不願意選。
所以他請示皇帝後,宣布道:
“正九品官員若選京城從九品官職,那就降一級任用。”
“各縣正九品主簿,可由從九品官員署理。隻要三年無錯,便可正式實授,三年後提升為正九品。”
“去陝西、西南等邊地任職的,可以加一級外放,直接實授正九品。”
意思是去外地任職便能減兩年磨勘,去邊地任職更是能直升一級。
這讓外地的官職,吸引力變得大了點,開始有學子選擇外地官位。
如此種種,雖然中間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卻都當場被解決。大部分學子對這次選官,都感到很是滿意。就算有些人沒選到心儀的官職,也隻能怨自己成績不如人,沒在前麵挑選。
可以說,按成績挑選官位,他們都覺得服氣。
見證這一幕的朝堂官員,有一些開始支持選官法,建議在新科進士中施行。
尤其是溫體仁、錢謙益,帶頭支持選官法,鼓噪起來聲勢。
一個說選官法公平公正,一個說選官法尊重各人心意,各有各的理由,都認為選官法好。
朱由檢雖然心中這樣打算,卻沒有立即定下,以免影響會試。對外的說法,是在殿試之後,讓所有新科進士,選擇按選官法還是掣簽法。
這讓那些參加會試的舉子,都放下了心來。知道如何選官還是由他們定,現在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他們現在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