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招標和選官(2 / 2)

這樣長久做下去,會出現很多依附內府監的商人,甚至形成財團,加強皇室的影響力。

朱由檢深知世界在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當然要未雨綢繆,為組建皇室財團做準備。

為了這個財團能有後備人才,也為了培養更適合掌控的人才,朱由檢還吩咐王承恩成立工商學堂,招收人員教育。

並且為供應商提供培訓,推行公製度量衡、標準化等質量管理工作,以便提高質量,符合內府監的要求。

忙於這些的朱由檢,忘記了他之前看好的一個人才。直到吏部將模擬考試優秀者的任職名單呈上來,他才記得之前賜錢嘉徵為元士,打算重用此人。

如今看到錢嘉徵參加兩次模擬考試,並且都名列前百。他心中很是滿意,想起了之前的想法,任命道:

“錢嘉徵擅長寫文章,甚合朕意。”

“朕打算派他去大明通訊社,輔佐通政司辦報紙。”

這就改變了之前的任命,分管文選司的吏部左侍郎楊景辰詢問道:

“按照陛下之前所定,大明通訊社人員沒有品級。”

“錢嘉徵應該如何在裡麵任職,應該定為幾品?”

朱由檢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錢嘉徵兩次模擬考試前百,按之前的說法,應該授予正九品。”

“通政司沒有正九品職位,就授他翰林院正九品侍書,在通訊社兼任編輯。”

“以後如有立功,再按磨勘法遷轉。”

這個任命一出,楊景辰感覺有些牙酸。

錢嘉徵在掀翻魏忠賢上立下大功,而且被皇帝特賜元士出身,他在任職時對他已經夠優待了,打算任命為京官。

沒想到皇帝還覺得不夠,把他放在翰林院。

雖然隻是正九品,不是考取庶吉士的進士,也不能稱為儲相。

但是在有了這個經曆後,一定被人們高看一眼——

誰都會認為他有才,所以才能進翰林院。

皇帝為了培養他,當真是煞費苦心。

作為皇帝的心腹,楊景辰當然不能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違逆皇帝心意,按皇帝的意思,更改了錢嘉徵的任命。

又詢問皇帝對其他人的任命,是否還有意見。

朱由檢對這些人根本不熟悉,哪有什麼意見。不過他因為京債的事情,知道進士任官需要花錢打點。想要獲得好官職,就得花錢行賄。

為了杜絕這種行為,朱由檢道:

“職位任命的事情,以後要按照成績來,尊重個人意願。”

“朕的想法是,把這些空缺的職位公布,讓有資格任職的挑選。”

“成績排在前麵的先挑選,排在後麵的後挑選。”

“讓他們自己挑選能任職的官職,填寫個人意願。”

聞言瞪大眼睛,楊景辰實在想不到,皇帝竟然要這麼做。

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事情,不知會不會出問題。

所以他出於穩妥考慮,委婉阻止道:

“朝廷官職繁多,很多人無法分辨,任職時還有回避等製度。”

“而且明法科和明算科的混雜,還是兩次考試,難以確定高低。”

朱由檢不理這些理由,說道:

“他們分辨不清,你們就不會分辨嗎?”

“按照京官外官劃分,再分好繁缺、簡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