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明朝大臣三大權力(2 / 2)

但是怎麼給五彪減罪,需要有個說法。用皇帝旨意強壓,那是愚不可及。應了月食的“失刑”星象不說,還可能讓一些文官追著不放,質疑甚至掀翻他對閹黨的處置方針。

所以朱由檢看到姚士慎等人的奏疏後,便感覺到棘手,對此很是為難。

心中惱怒之下,朱由檢把錦衣衛高層喚來,把奏疏甩到他們跟前,大罵道:

“看你們乾得什麼事,定個罪名都拖拖拉拉。”

“現在好了,文官都說五彪可殺,不殺就是失刑,你們有什麼話說?”

把難題甩到他們身上,看他們有什麼話說。

鄭士毅、劉僑、戚昌國等人看了一下奏疏,知道了皇帝為何生氣。

五彪的處置方針,是皇帝在上個月掀翻閹黨後就定下來的,還讓他們趕快辦。

結果他們礙於情麵,讓五彪在錦衣衛獄中待著、沒有及時定罪。

如今拖成這樣子,被文官揪住了這件事。

鄭士毅等人既感動皇帝沒有迫於文官壓力違背承諾,心中又有些後悔,覺得不該拖這件事。以至於讓皇帝為難,讓文官盯住了錦衣衛。

沉默良久,還是文蔭後代、對文官了解更多的錦衣衛西司房提督、衛尉寺卿劉僑道:

“事已至此,即使三法司會審結果也難以改變。”

“臣以為當舉行廷鞠,由朝廷大臣定罪。”

鞫的意思是審問,廷鞫的意思是在朝廷審問。

大獄廷鞫,是明朝大臣的三大權力之一,和大事廷議、大臣廷推並列。

廷鞫的決議,高於三法司會審。在大理寺決定處死五彪的現在,想推翻他們的決議,一個辦法是舉行三法司會審。但是大理寺就是三法司之一,讓三法司會審推翻大理寺的結果很難。所以劉僑建議一步到位,直接舉行廷鞫,在朝廷上審判:

“按照舊製,廷鞫可以由三法司奉旨於午門前鞫問,也可以加上其餘九卿,還可以加上錦衣衛,以及必須參加的六科掌科官。”

“臣以為陛下可讓九卿、六科、錦衣衛一起參加廷鞫,審問田爾耕等人。”

這是劉僑想出的辦法,認為以朝廷現在的形勢,舉行廷鞫給五彪減罪的可能性更大,舉行三法司會審他們仍必死無疑。

朱由檢也覺得想推翻大理寺結果,舉行廷鞫是個好辦法。但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