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知道自己對五彪的處置可能引起爭議,朱由檢卻完全沒有想到,這件事引起的爭議那麼大。
遣戍的處置下達後,大理寺左少卿姚士慎,便上疏表達反對:
“田爾耕掌錦衣衛,許顯純掌鎮撫司,逆賢草菅人命,皆出兩人之手。”
“田爾耕身為侍衛近臣、朋比首逆,冤斃多命,死有餘辜。”
“許顯純在詔獄多施酷刑,按照逆奸授意、冤斃忠諫,宜正辟刑。”
“崔應元、孫雲鶴、楊寰迎合逆璫,用刑酷烈,殺害多人,應正典刑。”
“此五人罪在不赦,應當明正典刑,以應上天之兆。”
這封奏疏,把五彪的罪行和處理意見寫得明明白白,引起很多官員附和,讓朱由檢很是被動。
因為大明的大理寺,之前就是負責慎刑,以能按律出人罪者為稱職。
朱由檢調整大理寺後,把慎刑這一塊設置為審刑總署,負責死刑複核、平反刑獄等事,由大理寺左少卿分管。
如今,負責慎刑的姚士慎都認為五彪罪在不赦,不願給他們減罪。朱由檢想把他們的罪名減輕,能用什麼名義呢?
再加上之前的月食,被認為是失刑征兆。如果朱由檢不按律法把五彪判死刑,豈不真應了失刑征兆、引發朝野非議?
所以朱由檢收到這份奏疏後,便感覺到棘手,覺得自己非要把五彪的處置由死刑降為遣戍的話,有可能名譽受損。
這對致力於收攏士心、緩和君臣關係的他來說,實在無法接受:
『士農工商,國之四民。』
『排在最前麵的士人力量最大,不能讓他們和朝廷離心。』
『五彪害死的人太多,保住他們的難度太大了。』
感歎著這件事情,朱由檢卻沒有改變處置意見的想法。因為按姚士慎等人的建議給五彪定死罪,對他來說更不妥。
錦衣衛說到底是執行機構,他們是秉承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的旨意行事。先前朱由檢收服錦衣衛時,也是因為這點,承諾把五彪等人流放,甚至安排他們去東寧衛任職,為後代謀取富貴。
如果按文官的意見把他們殺了,錦衣衛會怎麼看他?以後還有誰敢去對付文臣?
所以朱由檢心中,仍舊傾向於把五彪遣戍。而非把他們殺了,拿去討好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