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大明印刷工坊(2 / 2)

“但是蠟版的質量差,通常印刷幾百份就有破損,導致字跡不清。”

“若是使用蠟版,有損朝廷體麵。”

什麼體麵不體麵的,朱由檢不怎麼在意。在他看來能把信息傳播出去最重要,質量以後再說。

隻要有這種需求,自然有工匠改進。大明的人口那麼多,有能力的人才一點都不少。

而且蠟版這種技術,聽起來像是後世的油印,朱由檢覺得很有前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用處。所以他決定暫時使用蠟版,下令道:

“民間能用蠟版,朝廷也能使用。”

“月刊暫時就用蠟版,質量以後慢慢提高。”

“從蠟版、墨水、紙張等方麵著手,在保證成本的情況下,用更先進的技術,提高印刷質量。”

呂圖南這下放心了,知道有了皇帝的發話,那就能用蠟版。印刷質量差點也不要緊,反正有皇帝的指示在。

至於以後提高,那是以後的事情,他那時多半就調走了,何必關心那個。

隻是他沒想到的是,朱由檢在確定使用蠟版後,當即就推動技術發展,繼續詢問他道:

“蜂蠟加熱之後,會不會變得軟一點,能否用雕版在上麵印出字跡?”

呂圖南隻知道現在用的技術,哪知道這種更具體的問題。

眼看他答不上來,工部尚書薛鳳翔抓住機會說道:

“蜂蠟質地柔軟,古人所用器具,多用失蠟法鑄造。用蠟鑄造出模型,再用石膏包裹,把蠟融化掉漏出去,用石膏模型澆鑄金屬器具。”

“蜂蠟加上鬆香會變硬點,但是加熱後同樣也會變軟。如果硬度適中,應該能用雕版印出字跡。”

能用雕版印製就好,但是朱由檢聽到薛鳳翔提到的失蠟法,頓時眼前一亮,想著後世的鉛印技術,說道:

“如果使用失蠟法,把蠟版當成模型,能不能澆鑄出金屬版?”

“比如澆鑄出鉛版,或者是銅版?”

“然後用鉛版或銅版印刷。”

薛鳳翔眼前一亮,感覺這是個好主意。但是他並不敢打包票,說道:

“印刷的字不大,筆畫的間隔更小。”

“臣不敢斷定能否澆鑄出合用的鉛版或銅版,可以讓工匠嘗試一下。”

朱由檢當即下令:

“那就讓工匠嘗試,誰能製作出來朕有重賞。”

“除了蠟版之外,還可以試試製作泥版,然後翻鑄鉛版印刷。”

泥版翻鑄鉛版印刷,這是鉛印的一種,還有一種是紙型翻鑄鉛版印刷,朱由檢道:

“蠟版不用全都雕刻,可以試試把蠟融化到適中程度,直接用雕版印製。”

“如果能在蠟上印出字跡,那就以這種蠟版,用於報刊印刷。”

“雕版作為底版,隻用於蠟版印製。根據各省需要的數量和內容,給他們送去相應蠟版,讓他們準備紙張、墨水,直接進行印刷。”

這樣一來,各省就不需要刻字工人,隻需要印刷工匠就行了。成本能節省很多,運輸蠟版也方便。

薛鳳翔聽得眼前一亮,知道皇帝提出的辦法可行性很大,相比用蠟版或泥版翻鑄鉛版更簡單。

唯一的問題是,雕版雕刻的是陽文,印在蠟版上就變成了陰文。這樣印刷出來的字跡,同樣也是陰文。

所以他建議道:

“臣以為應該使用陰文雕版,將蠟版印出來陽文,然後用於印刷。”

朱由檢剛剛為了讓群臣理解,中間少說了一步。但是他對薛鳳翔的主動性還是頗為讚賞,向他道:

“用你說的辦法試試!”

“還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紙張,用雕版壓印出紙質模型。用這種陰文紙型,鑄造陽文蠟版、泥版、鉛版。”

“這樣雕版就隻需要接觸紙型,能夠維護得更好些,印出更多複製版。”

“你可以用蠟、泥、鉛這幾種材料組合,看看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刷質量最好、成本最為節省。”

這種辦法,是參考後世的紙型翻鑄鉛版印刷,也是鉛印的一種。

隻是因為大明更擅長用蠟,朱由檢加上了蠟這種材料,嘗試和紙型、鉛版組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