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大明印刷工坊(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繼續處理通政司的事情,朱由檢詢問呂圖南道:

“印刷方麵有什麼難題?”

“《京報》之類的民間報紙都是如何解決的?”

“為何不能向他們學習,用他們使用的技術印刷?”

被孟紹虞橫插一杠子,發現皇帝不是一無所知後,呂圖南知道自己不能敷衍搪塞了,把自己這幾個月了解的情況,一點點道了出來:

“《京報》等報紙雖然印刷數量不少,卻主要在京城販賣,偶爾流傳到外地。”

“相比《大明通政司月刊》要在兩京十三省印發,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采用雕版印刷,每個工匠每天大約能雕刻五十字,如果時間不緊急,可以讓他們每人雕刻一頁。”

“月刊有多少頁,就需要多少刻字工匠。”

“送到地方之後,同樣需要這麼多刻字工匠,雕刻出來雕版。”

“還需要采購木料、墨水、紙張,讓其他工匠印刷。”

“每月印刷月刊,需要消耗的錢糧太多。”

聽到雕版這麼麻煩,朱由檢不由咋舌,詢問道:

“雕版的成本這麼高,為何不用活字呢?”

活字印刷術名氣很大,但是卻不實用,呂圖南解釋道:

“活字的成本更高!”

“如果采用銅活字,一套字模至少需要幾萬字,多則數十萬字,花費數十萬兩。”

“而且排版之時,至少需要一人唱版、一人揀字、一人排版。這些都要識字的人擔任,需要的俸薪更多。”

“銅活字還容易丟失,容易被人盜賣。一旦有字模丟失,或者不夠使用,就需要另外鑄造。”

“花費實在太大,而且難以維護。”

聽到銅活字的成本這麼高,而且還容易被偷,朱由檢放棄使用銅活字的想法,詢問道:

“木活字、泥活字、鉛活字呢?”

“這些早就使用了吧?”

呂圖南回道:

“木活字、泥活字容易磨損,印刷多了字跡不清晰,需要重新刻字。”

“鉛活字臣隻是聽說過,不知成本幾何。”

知道鉛印是未來,朱由檢當即下令:

“搜集鉛活字的技術,以後重點發展。”

又詢問道:

“民間還有什麼印刷技術?”

“尤其是那些小報,都是如何印刷的?”

呂圖南這幾個月了解得還算清楚,回道:

“有用雕版的,有用活字的,還有用蠟版的。”

“各種技術不一,普遍質量很差。”

質量差一點不要緊,能傳播信息就行,朱由檢詢問道:

“什麼是蠟版印刷?”

“相比雕版、活字的成本如何?”

呂圖南解釋道:

“蠟版就是用蜂蠟和鬆香混合製版,代替較貴的梨木,直接在上麵雕刻,然後用於印刷。”

“印刷之後所用蠟版並不保存,可以把蠟從底版上刮下,然後重新使用。”

“這樣成本相比雕版、活字就低得多,而且雕刻速度快,印刷非常快捷。”

“前宋之時,進士榜單公布後,就有小報把榜單快速印出,在東京各地販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