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遷移遼東將門(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給群臣畫了大餅、喊完口號,朱由檢沒有繼續詳說。打算先吊吊他們的胃口,讓他們用心做事。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整頓遼東將門。

朱由檢決定從土地開始,挖掉他們的根基。

農業社會,最根本的就是土地。

軍功勳爵名田宅,是秦漢耕戰製度的根基。

雖然朱由檢不能恢複古典軍國主義,但是卻可以借鑒一些製度。

軍功能夠計算,勳爵能夠賜予,但是田宅的話,卻不能憑空變出來。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繳土地。

想做這件事,朱由檢卻不能直接說。因為土地實在太敏感了,不能由自己這個皇帝直接提出來。

看著孫承宗,朱由檢道:

“孫督師在遼東屯田五千餘頃,也就是五十多萬畝。”

“平均畝產多少,能收獲多少糧食?”

這種具體的數字,讓孫承宗實在無法虛言應付,隻能回答道:

“遼東那邊大多是旱地,隻能種植粟米,畝產一石五鬥左右。”

“種植大豆的話,畝產有八九鬥。”

這個產量實在是沒法看,朱由檢仔細詢問道:

“遼東是一年一熟,還是一年兩熟?”

得知主要是一年一熟,朱由檢道:

“選幾頃地做試驗田,探索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能多種一季是一季。”

“還有,朕之前已經命各地搜集番薯、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的種子,以後拿去遼東試種。看看哪種作物適合遼東,能多收一點是一點。”

“總之要想儘一切辦法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糧食問題。”

“民眾中種田好的,可以選拔為力田,負責試驗田管理。如果能夠立功,以後提拔為官吏。”

提出幾個建議,朱由檢又向孫承宗道:

“按照五十萬畝計算,都種粟米的話,每畝一石五鬥,就是七十五萬石。”

“這些糧食是怎麼分配的,都流向了哪裡?”

孫承宗道:

“這些糧食隻夠遼東兵馬嚼用,發放糧餉則力有不及。”

“而且有些土地要種植大豆、稻米,不是都種粟米。”

朱由檢皺著眉頭,對孫承宗這樣不說清楚很是不滿,逼問道:

“具體收獲多少?人馬嚼用多少?”

“屯墾的將士分配多少?軍中能調用多少?”

“都要有具體的數字,不能虛言說事。”

孫承宗離開遼東數年,一時間如何能答上來。朱由檢隻能放下繼續逼問,轉而道:

“孫督師就直說吧,遼東兵馬糧食、豆料自足,需要多少土地?”

“整個遼東的耕地,夠不夠養十一萬兵馬?”

孫承宗道:

“遼東一隅之地,如何養得起十一萬兵馬?”

“隻能征收遼餉,讓關內提供糧餉。”

朱由檢聽他這麼說,當即就眉頭緊皺,說道:

“遼東若隻是防守,不主動進攻的話,需要多少兵馬?”

“十一萬多兵馬,能裁撤到多少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