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尚方寶劍(2 / 2)

孫承宗也不負眾望,到了遼東之後,隻用五個月時間,便理順遼東局勢,兵民安定,文武和睦。當前遼東局麵,就是孫承宗奠定的。

同時,孫承宗支持登萊巡撫袁可立,以毛文龍、沈有容等收複遼南,讓後金疲於奔命,難以威脅遼東。“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不複以邊事為慮”。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魏忠賢派劉應坤向孫承宗示好,孫承宗沒有理會。又有魏廣微等人傳言,說孫承宗想要清君側。魏忠賢發動閹黨彈劾,因為柳河之敗,孫承宗辭官回鄉。

朝廷以兵部尚書高第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萊等處軍務,高第上任之後便改變方略,撤退山海關外守軍。

這一畏懼退縮舉動,誘發後金大舉西進,爆發寧遠之戰。寧前兵備袁崇煥,在寧遠之戰中脫穎而出,挫敗後金進攻。

這場勝利,讓天啟皇帝喜出望外,稱為“十年積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鋒”,“庶仰雪三朝之恥,慰朕宵旰之懷”。

魏忠賢因此冒領功勞,給侄子魏良卿封爵。

袁崇煥在寧遠大捷後升任遼東巡撫,遼東經略高第革去玉帶閒住。朝廷派薊遼總督王之臣,以兵部尚書擔任遼東督師。

然後,袁崇煥因為擅自遣僧吊贈努爾哈赤、借吊祭議和的問題,被王之臣上疏彈劾。兩人矛盾太大,王之臣引疾求去,被朝廷解任回部。袁崇煥以遼東巡撫身份,主持遼東事務。

當時在朝中擔任兵部侍郎的袁可立,認為此事“辱國非計”,被閹黨擔心壞了魏良卿封爵,廷推為南京戶部尚書,被迫致仕回鄉。

在這之後,黃台吉率領後金兵馬圍錦州、攻寧遠,爆發寧錦之戰。這一戰中,滿桂脫穎而出,袁崇煥一味防守,被認為“暮氣難鼓”,準其引疾求去。

然後王之臣複任遼東督師,兼任遼東巡撫。但他仍然和袁崇煥舉薦的趙率教不合,和督師遼東太監劉應坤也不合,無法理順遼東局勢。

朱由檢梳理天啟以來遼東封疆大吏,發現還是孫承宗督師那段時間最為穩定,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需要朝廷操心。所以他讓孫承宗複任遼東督師,把遼東上下理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