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尚方寶劍(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朱由檢讓孫承宗擔任遼東督師的原因很簡單,這個人能壓住場子,而且能做實事。

當年遼東潰敗之後,楊鎬、熊廷弼、袁應泰、王化貞等遼東大員或是死難,或是下獄。朝臣廷推解經邦為遼東經略,解經邦畏難推卻,遭到削籍處分。

廷臣再推王在晉,王在晉也苦苦推辭,又恐怕步解經邦後塵,不得已而赴任。

到了山海關後,王在晉先是消極退守,被人們譴責“意欲棄關以捐重任”。又在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建築重關,理由是“外關破,內關尚可守。”

袁崇煥、沈棨、孫元化極力反對,爭論不下,請求朝廷裁斷。時任內閣首輔葉向高認為不可臆斷,應當到現場查勘後決定,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孫承宗自請前往查勘。

到了遼東之後,王在晉建造重關的計劃,經過激烈爭論遭到否決。但是關門的防守大計依然懸而未決,遼東巡撫閻鳴泰主張守寧遠衛東南的覺華島,寧前兵備袁崇煥主張守寧遠衛,遼東經略王在晉主張守靠近八裡鋪的中前所——

三位遼東文臣,仍然爭執不下。

孫承宗回朝之後,當麵向天啟皇帝陳述方略,極言王在晉不足倚,但勤瘁可念,當改任他職。

天啟皇帝當即召還王在晉,改任南京兵部尚書。然後吏部等衙門會推遼東經略,擬有閻鳴泰、李三才、王之寀、王之臣四位候選人。

群臣爭論不休,孫承宗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理順遼東局勢,自請赴山海關督師。訓練兵馬、調和文武,然後選擇可以托付大事者,出任經略、巡撫。

天啟皇帝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孫承宗以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身份,督理關城及薊遼、天津、登萊各處事務,“俟功有次第,即召還朝”——

遼東督師一職,由孫承宗而始。

孫承宗離京的時候,天啟皇帝親自禦門臨遣,賜尚方劍坐蟒,命百官吉服入朝,閣臣送至崇文門外。一切都仿照裴度赴淮西時,唐憲宗禦通化門慰勉的舊事。自裴度以來,相臣出鎮,臨遣賜鉞之禮,沒有像孫承宗這樣隆重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