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文臣丁憂時間(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群臣的勸諫,沒有改變朱由檢的心思。

對改革丁憂製度很堅定,朱由檢知道守喪三年這種事情,是不可能適應變化越來越快的工業社會的。後世甚至有很多人,連葬禮時間都抽不出來,需要仔細琢磨。

所以他向群臣道:

“天子服喪二十七日,出自哪條道理?”

禮部尚書來宗道道:

“此為前漢文帝遺詔,曆代因之。”

“最初是應服喪九個月的,改為十五日;應服喪五個月的,改為十四日;應服喪三個月的,改為七日;一共三十六日。”

“後來確定以日易月,以二十七月,定為二十七日。”

朱由檢繼續道:

“漢文帝和他之後的皇帝,難道都是不孝嗎?”

“守製二十七日,是否符合孝道?”

這話殺傷力太大,群臣當然不敢說這麼多皇帝都是不孝,來宗道道:

“天子以日易月,二十七日便是二十七月,自然不是不孝。”

朱由檢道:

“既然如此,朕以天子名義,授權臣民同樣以日易月,你們覺得如何?”

群臣沒想到這一點,更沒有想到皇帝把身為天子的權柄下移,心中既是激動,又感受到了皇帝的堅定——

連這種天子特權都授權給臣民了,可見文臣的丁憂製度,在皇帝看來非改不可。

很多臣子其實並不願服喪三年,對此心中暗喜。也有些人認為不妥,認為皇帝不該把權柄下移,袁可立道: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

“天子以日易月,是國家大事需要。”

“臣子怎麼比得上天子?請陛下收回此命。”

朱由檢卻很堅持,說道:

“臣子當然比不上天子。”

“但是在前線主持戰事的臣子,同樣不可缺少。”

“像是朱燮元,本來奢安之亂就要平定了,結果因為他丁憂離職,事情出現變數。”

“朝廷因此又花費了幾百萬的錢糧,十幾萬人馬也不知還要征戰多久,還不知要死多少人。”

“因此死難的人、多消耗的錢糧,要落在很多大明百姓身上。”

“難道你們以為,朱燮元該丁憂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