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掀翻閹黨之後會有大量官位空缺,而且要用四甲五甲進士擔任新設立的八九品官職,朱由檢直接把明年的進士取用數量,在原有基礎上翻倍:
“天啟五年取用進士三百人,天啟二年取用進士四百零九人。”
“明年是朕登極首科,和先帝在天啟二年的情況一樣,所以這次進士科取用人數,就定在四百人。”
“明法科、明算科新設,要少取用一些,每科定在百人。”
“明年取用六百進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略微超過,但是不能降低!”
這個決定一出,群臣有些對明法科、明算科取用百人略有非議,但是大部分人,卻都高呼聖明。
他們才不管進士過多帶來什麼後果,隻想讓自己的親朋好友考上進士,把家族傳承下去。
一科取用六百人,大明開國以來未有。
隻有冗官泛濫的宋朝,才會超過這個數字——
北宋每科取用六百多,南宋高達九百多。每科取用的進士,約是明朝三倍。
所以就有人想到前宋的教訓,擔心冗官泛濫。
袁可立想到皇帝先前說過的恩科,立刻在朝堂上道:
“這是陛下登極首科,可以稱為恩科,並非以後定例。”
“進士取用人數,當以三四百人為宜。”
朱由檢點頭稱善,沒有在這點上爭辯。以後取用多少,根據需要再定。
如果磨勘法推行順利,那些無能官員大多在正五品時就會淘汰,以後取用的進士,可能還會更多。
群臣不知道皇帝的想法,沒敢奢望每科六百成為常例。很多人都打算散朝後儘快寫信,讓親朋好友參加明年會試——
明年取用人數是平時的兩倍,難度一定會降低。許多原本考不上進士的,這次都有可能考上去。
錯過這次機會,還不知要等多久呢!
其樂融融地定下取用人數,朱由檢和群臣又商定更具體的事項。
因為舉人可以同時參加進士科、明法科、明算科考試,肯定有同時考中兩科、三科的,他們的名額怎麼計算,給他們什麼待遇,都需要具體規定。
最終朱由檢按先前的附加考試設想,規定同時考中進士科和其它科目的,至少要授予二甲進士。二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