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地方行政區劃(2 / 2)

有的府地盤非常大,能有二三十個縣。這些縣全部由府直接管轄,顯然管不過來。所以就有了從五品的州這一級,管轄一個到幾個縣。

例如河南開封府下麵,就有鄭州、禹州等屬州,一共四州三十縣。屬於省府州縣四級體係。

還有些州由布政司直轄,稱為直隸州。屬於省州縣三級體係。

至於那些沒有屬州的府,自然屬於省府縣三級體係。

單看這個,似乎還能勉強接受,但是布政司、按察司又派出官員分司諸道,分管督糧道、提學道、分巡道、兵備道等道。

這些道,在朱由檢看來就是後世省廳的作用。隻是大明在太祖朱元璋的打造下,屬於小政府模式,很多機構都沒有設置,連地方轉運衙門都沒有,戶部每年實際掌握的錢糧收入隻有幾百萬。

權力最討厭真空,而且按照中國的傳統,政府的責任又很多,天然就有救災等義務,要求有相應的權力。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道的職責變得越來越多,把省裡沒有設置的機構責任接過來,權力越來越大。

後來演變至清朝,道就成了府的上級單位,幾乎可以說是省道府州縣五級體係。

雍正皇帝覺得這樣實在是亂,把屬州改為散州,不再轄縣,隻有直隸州才能轄縣。變成了省府縣、省府州、省州縣共存的三級體係,稍稍遏製了地方行政區劃複雜化的傾向。

但是這個做法,並沒有完全扭轉行政區劃的複雜化,道級仍舊不可避免地成為地方行政區劃。

後來民國推翻清朝,看這種亂糟糟的行政區劃實在不順眼,就有人提出把道府州都取消了,變成省縣兩級體係。

北洋政府因此廢府存縣、改州為縣,各種古意盎然的州府稱呼,自此成為曆史。

但是一個省管轄數十上百個縣,顯然管不過來。再加上要分割地方軍閥,北洋政府保留了道,變成省道縣三級體係。

省道縣這個體係沒有維持多久,國民政府推翻北洋政府後,按照省縣兩級體係廢除了道。後來發現不便,又設置行政督察區,仍舊稱得上三級體係。

到了新中國,演變成省、地區、縣。後來地區大多被改為地級市,變成省市縣三級體係。

所以在朱由檢心中,理想的地方行政區劃自然是三級體係,這是之後的數百年曆史所證明的。

隻是如今朝廷機構的調整已經占據了他的絕大部分精力,對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自然力所不及。

再加上如今天下已有亂象,地方行政機構調整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帶來極大災難。

朱由檢隻能提前做些準備,把直隸州和五個縣以上的屬州,當成下府看待。這樣以後把它們改為從四品甚至正五品的下府,就能少些阻力。

其餘下轄一到四個縣的屬州,可以降州為縣,直接由府管轄。把州都改為府或縣,簡化為省府縣三級體係。

從皇帝口中聽到“下府”這個早已不用的詞語,袁可立敏銳察覺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