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戒嚴製度(2 / 2)

可以說,隻要戒嚴製度存在,隻要皇帝在這個製度框架內奪權,群臣就不用擔心大明出現太祖成祖那樣的皇帝——

沒有皇帝能一直維持強勢,一直維持戒嚴令。

除非哪位皇帝廢除戒嚴製度,用其它製度代替。

『陛下親自製定戒嚴製度,他自己肯定是不會廢除的。』

『以後陛下和朝臣的爭鬥,很可能圍繞戒嚴令。』

敏銳地察覺這一點,袁可立果斷答應了皇帝有關戒嚴令的提議。同時還換取皇帝承諾,不會用中旨頒發詔令。

甚至在是否延續戒嚴的朝會級彆上,他也要求皇帝明確為常朝以上。避免皇帝通過控製常參會議,一直維持戒嚴令。

在他看來,戒嚴製度實施後,戒嚴令的發布和結束,就是放在台麵上的權力博弈。一切都堂堂正正,看皇帝和群臣哪邊更強勢。

至於皇帝說的戰亂,袁可立暫時看不出來。也不覺得大明的情況,到了需要戒嚴的地步。五年前的白蓮教叛亂,就是他和趙彥等人解決的,即使發生民變,也隻是個小問題。

袁可立這種想法,在大明群臣心目中普遍存在。在他們看來大明隻是稍有困難而已,隻要眾正盈朝,自然能夠解決。

卻不知在朱由檢看來,大明以後很可能長時間陷入戰亂,西北醞釀的農民起義,曆史上掀翻了大明朝。

為了合法擁有直接頒布詔令的權力,也為了給文臣個盼頭,讓他們覺得隻要戰亂結束,一切就會回歸原樣。朱由檢提出戒嚴製度,獨攬一切大權:

『真不希望用到戒嚴令。』

『但是如果發生戰亂,那是不用也得用了。』

『陝西那邊的情況,不知怎麼樣了?』

早就命令在京官員上奏陝西情況,朱由檢卻沒有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那些臣子不是屍位素餐,就是在向皇帝隱瞞。

他現在隻能期望派去陝西的錦衣衛能帶來更確切的消息,孫傳庭這個曆史上的能臣,能夠不負重托。

同時覺得戒嚴製度需要完善,不能局限在京城。

想到西北的事情,朱由檢道:

“戒嚴要有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