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利用戒嚴製度合法奪回一部分權力,朱由檢心中很是滿意。
袁可立心中同樣十分滿意,覺得皇帝還願意遵守規矩,否則就不會和自己商議戒嚴製度,而是用其他手段奪取權力。
初次見麵之後,他就認識到當今皇帝想做太祖成祖那樣的君主。而且確實很有可能做到,現在已經鏟除魏忠賢這個權宦、並且掌握了錦衣衛。
如果不答應戒嚴令的事情,以後皇帝會想儘辦法奪權。朝堂上的動蕩,會比之前的幾年更劇烈。
有了戒嚴令這個製度在,皇帝就不用想儘辦法奪權,也不用胡亂使用中旨,隻需下令戒嚴就行了。
但是戒嚴結束後,一切恢複從前。
沒有文官想回到太祖成祖時期,所以他們想儘辦法約束大明皇帝的權力,甚至還編造太祖成祖的段子,詆毀兩位皇帝——
像是徐達被賜蒸鵝、方孝孺被誅十族這些,都是大明文人編造出來的,甚至有不少人相信,把事情當成曆史。
袁可立自從知道皇帝想做太祖成祖那樣的君王後,一直有些憂心。
他覺得如今的大明需要一位明君,又擔心皇帝太強勢,和群臣產生衝突。
皇帝提出的戒嚴製度,恰好能解決這一點:
『戒嚴令發布,皇帝從群臣手中奪取權力。』
『戒嚴令結束,皇帝把權力還給群臣。』
『爭奪權力的時候,都有明確目標。發生戰亂的時候,也能使用戒嚴令。』
可以說,戒嚴製度實施後,皇帝和群臣以後在爭奪權力時,很可能圍繞著戒嚴令。
皇帝覺得可能會有戰亂,直接發布戒嚴令。群臣如果覺得沒必要,自然會請求皇帝結束。
皇帝不願結束的話,如果群臣有膽量哭請,皇帝除非像大禮議一樣把群臣下獄,否則就得召開朝會,下詔結束戒嚴。
如果群臣沒有膽量哭請,那就讓皇帝繼續戒嚴,袁可立也不會同情他們。
強勢的皇帝可能做到長時間維持戒嚴,但是隻要皇帝稍有弱勢,群臣就會把權力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