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是承政司被定為正三品衙門,臣無絲毫異議!”
都是正三品衙門,他不相信通政司這個實權機構,會比不過承政司這個虛置機構。那樣通政司官員的地位仍舊能夠維持,不會低人一頭。
呂圖南偃旗息鼓後,承政司這個名稱沒人反對了,級彆也基本確定下來,那就是正三品。
不過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布政司的品級要不要調整,要不要把它排在承政司後麵。
這件事放在國初,是沒有人敢隨便提議的。因為那時的布政司還是大權在握,掌握一省大政。布政使入為尚書侍郎、副都禦史出為布政使,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放在這時,布政使想成為侍郎已不可能,最多也就升為副都禦史。想當侍郎的話,還需要在五寺正卿、順天府尹這樣的官職轉一下。和當初的位高權重相比,可謂遠不如前。
所以布政使這個從二品官職,如今實際已經低於正三品六部侍郎、副都禦史、順天府尹、太常寺卿,甚至低於從三品太仆寺卿、光祿寺卿。把它變成正三品,朝堂上的人不會有絲毫猶豫,也沒有任何顧忌。
來宗道為了維持承政司的地位,此時便主動提議道:
“太祖之時,承宣布政使司曾是正三品。”
“現在應改為正三品,位列承政司後。”
朱由檢聞聽此言,頓時點頭認可。高品級官員不能輕授,布政使從二品的級彆如今實在太高,降為正三品的話,有利於減少高品級官員數量,也符合它的地位。
以後地方督撫隻要加上正三品侍郎或副都禦史銜,就能在級彆上壓製布政使,不用再擔心因為級彆倒掛,在座次上出現尷尬事。
所以朱由檢當即宣布道:
“承宣布政使司以後降為正三品,和提刑按察使司級彆相同。”
“以後和通政司、承政司一樣,增設左右通政兩員,設從三品參政、正四品通政、從四品參議。”
來宗道有些小心眼,不願給呂圖南任何擴大影響力的機會,提醒道:
“陛下,不用通政司加銜,可以不再用‘通政’二字,避免官職混淆。”
“臣以為參事、參治等詞,可以代替通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