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錯過了退潮的時間,繼續去海裡麵摸東西,那也屬於白瞎。
把水桶給抬到三輪車邊,顧浩有些迫不及待的開始翻看起水箱裡麵的海貨,今天雖然沒有抓到螃蟹,可是這魚一點都不少。
四個地籠抓到的魚足足有三十來斤之多,這也是顧瀚第一次抓到這麼多的魚,其中係統生產的那個地籠便貢獻了超過十斤的魚獲,至於另外三個地籠則是貢獻了約莫二十斤的魚獲。
“四條黑鯛,一條大的四斤一兩,還有一條一斤六兩的,剩下兩條小的加一起也有一斤二兩重。
這條貓鯊,好家夥有著三斤七兩重,這貓鯊可值錢了。
海鱸也有四條,大的那兩條平均也有兩斤左右,加起來有三斤八兩,剩下兩條小的都是一斤左右,加起來也有兩斤一兩重。
泥猛倒也是不少,個頭並沒有很大,不過也有個兩斤二兩重。
這最多的還是烏頭,也不知道是不是闖烏頭窩裡麵了,六條烏頭足足有十六斤二兩。”顧浩一邊秤著魚,一邊滿臉笑意的說著。
今天的抓到的魚不少,其中最為值錢的便是那條大黑鯛跟那條貓鯊。
至於說烏頭這東西,彆看每一條的個體都不小,甚至是有一條烏頭有著三斤二兩重,不過這魚並不值錢,屬於最為廉價的海魚之一。
烏頭是顧瀚這邊漁民的叫法,在其他地方這種魚也被稱之為烏鯔(UZI???)、烏仔魚。
主要棲息環境為沿岸沙泥底水域。幼魚時期喜歡在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生活等地方,也算是海邊比較常見的魚類,有的時候甚至是能夠在海中看到烏泱泱的一片。
顧瀚記得自己上一世在鵬城打工的時候,在鵬城灣的入海口處便見到密密麻麻數千上萬條的烏頭,周圍的人看著那密密麻麻的魚群,愣是沒有一個人去抓。
鯔魚並不受人們的歡迎,在市場上麵賣的價格也不高,有的時候行情比較一般的情況之下,甚至是隻能賣出個七八塊錢一斤的價格,行情稍稍好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