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文將信將疑,看得愈發仔細了。
很快,麵粉就在薑聰的手下變成了麵團,被他有力的雙手按得均勻細膩,光滑且充滿彈性。
因為加入了板栗粉,麵團顯得有些發黃,色澤更加油潤,頗為誘人。
不過薑聰並沒有停手,而是把麵團放在一旁,又往麵盆裡倒了一袋麵粉。
“還和麵?麵不夠嗎?”
張旭文看得一頭霧水。
“我要做兩種麵。”
說著,薑聰就從身後拿過了一袋深棕紅色的膏狀物,放入了盆中。
“這又是什麼?”
這一操作,又超出了張旭文的認知。
放板栗粉還情有可原,這種膏狀物又是什麼東西?
“棗泥。”
薑聰用筷子攪動著麵絮,解釋:“這是我用靜海的金絲小棗炒的棗泥。”
“棗泥麵?”
張旭文瞪大了眼睛:“你用棗泥做麵層?”
“一層栗子麵,一層棗泥麵,味道更豐富。”
薑聰說著,再次開始動手揉麵。
“這…”
張旭文試圖在腦海中拚湊這種由兩種麵組成的味道,卻想象不出來。
但他知道,這樣炸出來的麻花,味道絕對不會差!
很快,棗泥就被薑聰揉進了麵團裡。
棕紅色的棗泥被稀釋,變成了暗黃色,和板栗麵團擺放在了一起。
這時候,製作麻花的材料就基本上準備好了。
拿過一柄麵刀來,薑聰就開始動手壓條了。
所謂的壓條,就是將和好的麵團切成長條狀,再搓成粗細均勻的麵條。
如果是家庭製作普通的麻花,就用這種麵條兩頭反著搓,給它上勁兒,然後利用彈性卷成麻花狀,直接下鍋炸就可以了。
不過津門麻花的麵條裡是要裹著餡兒的,所以並沒有這麼簡單。
將兩塊麵團都搓成整齊的長條狀,薑聰將它們都碼放在了案台的前方。
兩種麵條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就連數量都不多不少,完全一樣。
“小薑這手上功夫不簡單,太準了。”
張旭文口中嘖嘖讚歎著,看得認真。
薑聰沒有分心,他拿過一袋白芝麻,和一袋黑芝麻,都倒在了案板上。
拿過一壺豆油,往兩種芝麻上各自倒了些,讓芝麻被打濕後,他就將兩種麵條各自分出三分之一來,放在了濕潤的芝麻堆裡,揉搓了起來。
很快,兩種麵條上就都裹滿了芝麻。
淡黃色的板栗麵條上裹著的是黑芝麻,暗黃色的棗泥麵條上裹著的是白芝麻,清晰分明。
跟著,薑聰就開始碼條了。
一根沒裹芝麻的板栗麵條,
一根裹了黑芝麻的板栗麵條,
一根裹了白芝麻的棗泥麵條,
一根沒裹芝麻的棗泥麵條,
就按照這樣四根一組的模式,他碼了十二根麵條。
而這,就是麻花的麵層了。
接下來,就該裹餡兒了。
薑聰從餡料盆中挖出了一團微微發粘的餡料,放在案台上,三兩下就揉成了擀麵杖粗細的圓柱狀餡料。
但他並沒有放進麵層裡,而是回身拿出了三袋絲狀食材。
分彆是青絲,紅絲和橙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