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津菜八大成(1 / 2)

看到他從灶台後走出,毛曉桐還有些緊張,以為他是要找薑聰麻煩。

但柳師傅卻很沉穩,隻是在和薑聰平和的交流。

麵對柳師傅的詢問,薑聰想了想,才問:“你是跟王宏業師傅學的這道菜吧?”

“沒錯。”

柳師傅回答:“我師傅王宏業師承自楊再鑫,這道【官燒目魚】就是得自楊再鑫大師的真傳。”

“那就沒錯了。”

薑聰笑著解釋:“楊再鑫大師的廚藝是從二葷館學的,雖然也算正統,但畢竟不是聚慶成的老傳承,還是沒有學到家。”

聽到他的話,柳師傅還沒開口,後方兩個紅旗飯莊的幫廚就忍不住了。

“真是什麼話都敢說啊?”

右側的幫廚哼了聲,皺眉盯著薑聰:“楊再鑫大師沒學到家?你小子是真不怕挨揍啊!”

他這話已經是很不客氣了,但前方的柳師傅卻沒有阻止。

因為柳師傅自己緊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不僅如此,就連不遠處的其他廚師也都眼神不悅的看著薑聰,像是被侮辱到了一樣。

毛曉桐注意到了氣氛的不對,趕忙開口打圓場:“你們說的都是專業術語嗎?怎麼我都聽不懂呀?”

剛剛薑聰幫她解圍,她也想幫薑聰化解一下氣氛的尷尬。

“是在聊這道菜。”

薑聰指了指她手中的魚條,解釋:“這道【官燒目魚】是和津菜的形成有著一定關係的,它是當年津門八大成之首的聚慶成飯莊裡,最著名的當家名菜。”

“八大成?”

毛曉桐一臉疑惑。

她雖然是津門人,但這種涉及到專業烹飪圈的名詞卻已經觸及她的知識盲區了。

“八大成是當年津菜風味起源之處的八個飯莊,但八大成的源頭,還是聚慶成。”

薑聰隨口解釋:“聚慶成飯莊是1662年成立的,也就是康熙元年,據說是為了慶祝康熙登基,但也就是那麼一說。

不過聚慶成飯莊的成立,是代表津菜形成體係的標誌。

往後的幾百年裡,津菜的發展,都可以追溯到聚慶成飯莊。

【官燒目魚】這道菜,據說就是之後的乾隆下江南時,在聚慶成飯莊用膳,吃到了一道【燒目魚條】,感覺很好吃,所以禦賜了【官燒目魚】的名字。”

聽著薑聰的解釋,柳師傅麵色的不虞稍稍緩和了些,但卻多了幾分疑惑。

這小子明明很了解【官燒目魚】,怎麼會說楊再鑫大師沒學到家呢?

楊再鑫大師可是學習了多位津菜名廚的經驗,怎麼可能燒不好【官燒目魚】?

薑聰不疾不徐,繼續解釋著:“聚慶成飯莊是開在估衣街侯家後寶宴樓胡同,那裡是當年津門城外最熱鬨的地方。”

毛曉桐聽得懵懂,下意識問:“你怎麼知道?”

薑聰聞言,微微笑著看了她一眼。

毛曉桐被他看得有些尷尬,趕忙解釋:“我是說,你說那是康熙年間的事,你怎麼知道的啊?”

“看書。”

薑聰笑著解釋:“有一本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書,叫《沽水舊聞》,裡麵記載了很多早些年津門地麵兒上的各種奇聞異趣,也有一些相關的信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