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廚師往往會形容那些味覺最靈敏的人,是受了灶神的賜福,擁有了“灶神舌”,來代替灶神品嘗人間美味。
自古以來,能擁有“灶神舌”的人寥寥無幾。
比如第一次提出酸甘苦辛鹹五味的廚聖伊尹。
發明了雞精,諫言隋文帝天下最好吃的菜是“餓”的廚王詹鼠等等。
據說他們的味覺就遠遠強於常人,甚至在黃河上遊撒一勺鹽,在下遊都能嘗得出來。
這種傳說自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師父卻說,這種有“灶神舌”的人是真實存在的。
距今最近的一條“灶神舌”,就屬於康乾年間的禦廚張東官。
據說他的味覺敏銳到,往清水中撒一撮鹽,他能嘗出一共撒了多少顆,分毫不差。
師父原本以為這都是傳說,直到他見識到了薑聰的味覺。
薑聰的味覺敏銳到了極致,對各種刺激性氣味都很敏感,從小就不吃蔥薑蒜。
據說就連做菜時沒有洗乾淨手,手上沾染了切蔥薑蒜時的氣味,都能被他嘗出來。
他對食材的要求也十分嚴格,隻吃鮮貨。
蔬菜隻吃當天采摘的,魚肉隻吃現宰現殺的。
各種乾貨和發酵類食物,不管是火腿還是香菇,豆豉還是醪糟,他都統統不沾。
正是因為這種挑剔的味覺,所以薑聰從小就營養不良。
師父廢了好大的心思和功夫,才讓他開始一點點的接受各種食物。
但對於種種食材混雜,氣味融合一氣的廚房,薑聰一直到高中都還很抗拒,一進去就想嘔吐。
所以師父才沒有讓薑聰學廚,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姚窕的身上。
姚窕也知道薑聰的味覺很敏銳,但卻對師父所說的調味天賦沒什麼概念。
而這一口精妙到極致的【生拌黃芽白】,卻讓她清晰的意識到,什麼叫絕對的天賦了。
就這種調味水平,給她一千次機會,她都未必能試得出來。
薑聰居然隨手就調出來了?
她神色複雜的看著灶台前收拾食材的薑聰,心中感慨。
原來,這就是你參賽的底氣嗎?
把灶台收拾乾淨後,薑聰就帶著食材準備返回隔壁候場區了。
冷菜組的比賽雖然成功晉級,但他同時報名了三組個人賽,冷菜組,熱菜組和點心組。
所以接下來,他還要參加後續的熱菜組和點心組的海選。
通道處,他遇到了在那裡等候的姚窕。
“怎麼樣?好吃嗎?”
薑聰注意到姚窕也品嘗了他的【生拌黃芽白】,順口問了句。
“很好吃。”
姚窕點了點頭,誇讚:“調味調得很完美,你往芥末醬裡加了蜂蜜和芥末油,增香的同時又降低了刺激性,還增強了白菜的鮮甜,很好吃。”
“那就好。”
薑聰笑了笑,問:“怎麼樣?還覺得我進不了預選賽嗎?”
姚窕陷入了沉思,卻不置可否。
半晌,她才看著薑聰,正色開口:“你的味覺天賦強的可怕,在涼菜調味方麵幫助很大,這點我不否認。
但熱菜不是隻會調味就能做好的,各種烹飪技法才是關鍵,你如果不會除了【魚羊炙】之外的菜,還是走不遠的。”
說到這裡,她忽然想起,薑聰早上帶的食材中,並沒有【魚羊炙】所需的食材。
略一遲疑,她問:“接下來的熱菜,你打算做什麼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