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始羊種?”
蔡闌興趣愈發濃了。
他雖然對各地的羊肉美食如數家珍,但對於羊的品種,還沒有太深入的了解。
山羊和綿羊的肉質不同,這點他是知道的。
但原始羊種又是什麼意思?
打量著麵前一隻隻綿羊的體態,薑聰隨口解釋:“國內的綿羊一共有15個原生品種,一共可以分為三個譜係,也就是藏係綿羊,蒙古係綿羊,哈薩克係綿羊。
藏係綿羊的祖先是原羊,也叫羱羊,生活在雪區,青省一代,後續分化出了高原型、山穀型、草地型幾十個品種。
但那些類型都屬於藏係羊,體型特征屬於短瘦尾,尾部都沒有什麼脂肪。
藏省,青省,川省,滇省等等省份的綿羊品種,基本上都是藏係羊的後代。”
聽著薑聰的一番解釋,直播間裡被提到的省份觀眾,都發著彈幕討論了起來。
“好像真的是誒!我去藏省旅遊的時候,那裡的羊都沒有這種大屁股,都是平平的。”
“我是青省的,我這邊的羊還真是沒有大尾巴,原來是因為品種嗎?”
“我是川省的,經常往雲省跑,我見到的羊,也沒有大屁股。”
“原來沒屁股的羊,都是藏羊的後代啊!”
鏡頭前,蔡闌若有所思的點著頭:“這些省份我都去過,也見過當地的羊,原來都是一脈同源,有意思…”
姚窕站在後方,望著薑聰的背影,有些失神。
這些東西,都是薑聰在這幾年裡學到的嗎?
原來他這幾年在外麵,並不是在排解對師父的思念,他還學了這麼多東西。
怪不得他瘦了這麼多,這幾年他該吃了多少苦?
姚窕有些心疼,看著薑聰的眼神愈發溫柔了。
薑聰並沒有察覺到身後的情況,隻是伸手掐著麵前綿羊的臀脂,繼續解釋:“蒙古係綿羊是國內分布最廣泛的古羊種,起源自蒙古高原,但隨著遊牧民族的遷徙,戰爭等等因素,在北方大多數省份都有養殖和分化的亞種。
蒙古係綿羊的體型屬於長短脂尾,尾部是有脂肪堆積的,一般是墊狀,形狀和大小不一。
一般把尾端在飛節以上的叫短脂尾羊,比如小尾寒羊。
尾端在飛節以下的,就叫長脂尾羊,比如大尾寒羊。
在蒙省地區的民族傳統,是把羊尾油視為最珍貴的食物的,一般隻有最尊貴的客人才能享用。
而事實上,羊尾油也是羊身上風味最濃厚的部位,滋味最足。”
直播間裡,很多掛著蒙省IP的觀眾已經發出了彈幕。
“這小夥子是真懂啊!這用的詞都是專業的,該不會是農科院出來的吧?”
“戰爭因素?就是元朝時候的事兒唄!”
“我是杭州人,我們這邊都吃湖羊,據說就是南宋時期帶過來的蒙古羊繁衍的。”
“蒙族人的確喜歡吃羊尾油,我去草原上旅遊的時候就見過,大叔把羊尾油切成長條,放在胳膊上,讓你嘬著吃,必須一口氣嘬完,感覺是有點膈應,但香也的確是香。”
不過除了這些附和的彈幕之外,還有很多觀眾正在發著彈幕詢問。
“不是在說燒烤嗎?為什麼扯到羊尾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