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非遺中醫項目融入網文?(這個我有話要說)(2 / 2)

螢爝不息I啟光 螢爝 7850 字 2024-06-10

是純用補藥收斂,是謂關門逐賊,賊必深入。

但,如果不讓身體去抵抗,剛風寒就吃藥,或者一味的,純粹的用抵抗力的藥物去攻擊病毒,這就相當於,賊寇進門,你斷了人家的後路,就跟關門打狗沒有什麼區彆,狗無路可去,當然要往內室跑。

夫賊既深入,為良相者,必先薦賢保主,然後興兵討賊。

那麼這個賊跑到城裡,深入巷子裡,怎麼辦呢?那些當丞相的大賢者,就會找武功高強的智慧超群的大能人,先保護主人,然後派出得力的大將去全城搜捕賊寇。

如善醫者,必先審胃氣,然後用藥攻邪。

這就跟那些有能力的仁善的大醫者,治病時先看人的胃,審查胃部的氣體,什麼氣體呢?那就是胃氣,胃氣中含有的其他氣體什麼營氣,衛氣,精氣等,哪方麵不足,哪方麵出現毛病,哪方麵被邪害侵襲,致使胃部氣體不平衡,使的胃部不能正常很好的運作。

那麼,這樣,等審查清楚了,就可以對症下藥,攻擊邪毒。

更不幸而兵圍城下,糧絕君危,惟有保主出奔,再圖恢複。如人元氣將脫,且緩治病,而急保命,命存而病可徐圖也。

那麼,更加不幸運的是,兵臨城下,無糧食可吃時,國危,民危,君危時,隻有突出重圍,保住君主性命,再圖恢複。

這就像,人的元氣想要全部從人體衰落下去時,就要先緩掉,或停下攻擊病毒,先保住人的性命,補充人體所需要元氣,等待生命之力平穩之後,再慢慢一點一點的將病症,用蠶食之法趕出體外,就如秦先祖合縱連橫之策蠶食六國一般。

蓋行軍以糧食為先,用藥以胃氣為本,軍無糧食必困,藥非胃氣不行。

所謂征伐天下,行軍打仗,以糧食為本,這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用藥物治理人的身體也是一樣,胃氣為人身體健康之本,行藥治病,先動糧草,那這個糧草就是胃氣,先補充胃氣,讓氣體充盈,這也就是最簡單的道理,所謂的吃飽飯才有力氣揍壞人。

再來,若是行軍打仗,軍隊,沒有了糧食,那麼這一仗必定打不贏或者是糧道被劫,那麼這一仗必輸,糧道是軍隊的重中之重,胃氣便是藥醫體之重中之重,要沒有了胃氣為先的根本,那麼這病就不能徹底治愈。

庸醫不先固本,一意攻邪,何異薑伯約九伐中原,糧食不繼,出師未捷,而昏饞臣反納降於鄧艾,可借鑒焉。

沒有才智的醫生,隻知道一味攻打病毒,這和那些有勇無謀的武將沒有什麼區彆。

這就像三國蜀漢後繼之人薑維薑伯約九次北伐中原,幾次糧食不足而無功而返,而他的治理才能也是堪憂,每次北伐之前,沒有很好的梳理國內勢力,致使,國內宦官當政,國內各地各軍不齊心,百姓對他執政怨聲載道,致使,最後北伐途中各軍將領最後被逼,反投降於司馬曹魏大將鄧艾,致使蜀國將亡,蜀國君主臣民最後因為宦官乾政,全部投降於司馬曹魏,此乃薑維不先治理國內之亂,而隻知道北伐,最後亡國的結果,此為史以證鑒,治理身體不可如此,因為命貴,隻有一次存活的機會。

(薑維此人,智有餘,慧不足,不能團結人心,不是良相之料,更何況那是良醫的料。)

大將討賊,內顧雖已無憂,而用兵尤貴知法,如人氣血未虧,卻病不難,不善醫者,雜亂用藥,自相矛盾,反壞胃,而引賊何異?

那麼,大將軍討伐賊寇,國家內部雖然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但是,在擴張領土時的用兵之法,就要貴在如何去用兵之上。

如何用兵?那便是,合理,審時度勢的,運用《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諸多兵法,去開疆拓土。

如《孫子兵法·軍爭篇》言。

孫子曰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孫子說所以不了解諸侯各國的圖謀,就不要和他們結成聯盟;不知道山林、險阻和沼澤的地形分布,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憑借施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展開;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物,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開拓疆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將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這便是大將如何用兵之道,用兵之法,全在兵書之內。

二則,大將要貴在知兵心,知道兵士的心,那麼整個大軍便如一人,所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兵者,得兵心者,那麼大軍如一,揮臂指使,如一人,如此,軍紀也沒有什麼可以亂了。

而人體也要如用兵之法一樣,人的氣血沒有虧損,即使病倒了,也不太難醫治,隻要遵循用藥之法,就可以治理好身體,但,如果是庸醫治療,亂七八糟用藥,不遵循用藥之法,不按藥之兵法治理身體,那便會讓身體處於亂七八糟的,自相矛盾的狀態,這樣會使胃被搞壞,胃壞了,身體沒辦法運轉消化,這不就成了慢性自殺,這跟引賊入室偷盜,放賊進城燒殺搶掠,有什麼區彆了呢?

趙括將兵,漫無紀律,反折兵而喪國乎。

要解釋這段話,那麼得說說長平之戰。

趙括,戰國時代,六國之一趙國之人,其人從小聰明好學,熟讀百家兵法,但從來沒有實際運用過,為人驕傲自滿,自負又自大,不聽忠言良告。

長平之戰時,因為上黨郡守將上黨送給趙國,從而惹怒秦國,發動長平之戰,趙國派廉頗為將,秦國派王乾為將,秦國久攻不下,趙國又到了彈儘糧絕,兩邊便都僵持不住,為此,秦國換將之前使計於趙國,用趙括換掉了廉頗,秦換白起為將。

一個久經戰陣的軍神,一個初生牛犢毫無經驗可言的自負又自大的毛頭小子。

一個用兵如神,一個不查天時地利,不得兵心,隻知道照本宣科的白癡之貨。

以一己之力,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於白起坑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