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請你們不懂專業領域的,不要禍害中醫。
首先,中醫是道,不是術。
其次,中醫人要先修德,其次修醫。
再三,中醫要先學國學,再學醫書。
我可以,把我學中醫,部分書籍公布,讓你們知道中醫為什麼難學。
學習中醫之前,國學是基礎,而國學中以詩、書、禮、樂為基。
其國學書有《易經》、《老子》、《德道經》、《山海經》、《徐霞客遊記》、《論語》、《楚辭》、《詩經》、《樂經》、《鬼穀子》、《孟子》、《荀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尹文子》、《列子》、《慎子》、《商君書》、《戰國策》、《尚書》、《禮記》、《周禮》、《儀禮》、《大學》、《中庸》、《孔子春秋》、《公羊傳》、《左氏春秋》、《呂氏春秋》、《穀梁春秋》、《吳越春秋》、《素書》、《二十四史》、《貞觀政要》、《淮南子》、《水經注》、《國語》、《孝經》、《穆天子傳》、《爾雅》、《近思錄》、《鹽鐵論》、《春秋繁露》、《文心雕龍》、《說文解字》、《天工開物》、《齊民要術》、《葛洪神仙傳》、《國語》、《漢書·藝文誌》、《七略》、《六韜》、《孫子兵法》、《孟德新書》、《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矜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三十六計》、《博物誌》、《茶經》、《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王文成公全書》、《王陽明年譜》、《四庫全書》、《永樂大典》。
其中醫醫學書有《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外經》、《黃帝明堂灸經》、《黃帝四經》、《黃帝四經·經法》、《黃帝四經·十大經》、《黃帝四經·稱經》、《黃帝四經·道源經》、《關伊子》、《屍子》、《傷寒雜病論》、《傷寒論》、《金匱要略》、《今匱要略方論》、《仲景傷寒補亡論》、《黃帝內經太素》、《神農本草經》、《伊尹湯液經》、《湯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肘後備急方》、《千金翼方》、《千金寶要》、《千金食治》、《素問六氣玄珠密語》、《青囊秘訣》、《傷寒總病論》、《顱鹵經》、《針灸大成》、《針經節要》、《針經指南》、《針灸大全》、《針灸資生經》、《傷寒論輯義》、《劉河間傷寒醫鑒》、《劉涓子鬼遺方》、《瘟疫論》、《溫熱論》、《濕熱條辨》、《扁鵲心書》、《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針灸聚英》、《華佗中藏經》、《華佗神方》、《針灸甲乙經》、《內經九針》、《針灸問對》、《證治準繩全本》、《經絡全書》、《脈訣》、《溫病條辨》、《血症論》、《景嶽全書》、《萬病回春》、《醫林改錯》、《針灸銅人腧穴圖》、《針灸資生經》、《類證活人書》、《類經圖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聖惠方》、《仲景全書》、《博劑方》、《丹溪心法》、《丹溪手鏡》、《醫宗金鑒》、《抱樸子內外篇》、《備急千金要方》、《難經》、《脈經》、《瀕湖脈學》、《瀕湖炮炙法》、《雷公炮炙論》、《證類本草》、《本草綱目》、《食療本草》、《湯頭歌訣》、《湯液本草》、《石室秘錄》、《蘇沈良方》、《史載良方》、《奇經八脈考》、《普濟方》、《普濟方·針灸》、《蘭室密藏》、《名醫彆錄》、《產寶》、《內府秘傳經驗女科》、《慈幼新書》、《正骨心法要旨》、《察病指南》、《大小諸證方論》、《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歌括》、《內經知要》、《內外傷辨》、《女科百問》、《婦人大全良方》、《子午流注針經》、《外科精要》、《外科精義》、《外台秘要》、《醫壘元戎》、《陰證略例》、《飲膳正要》、《飲食須知》、《食療本草》、《幼幼新書》、《褚氏遺書》、《原機啟微》、《運氣要訣》、《五十二病方》、《吳普本草》、《吳鞠通醫案》、《三因極·病症方論》、《脾胃論》、《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劉完素三消論》、《諸病源候論》、《本草拾遺》、《小兒藥證直訣》、《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儒門事親》、《格致餘論》、《金匱鉤玄》、《素問糾略》、《本草衍義補遺》、《辨證錄》、《嚴氏濟生方》、《外科精要發揮》、《外科精要》、《古外科法醫解刨·洗冤集錄》、《西醫解刨論》、《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中醫醫學賦《百症賦》、《標幽賦》、《席弘賦》、《瓏賦》、《通玄指要賦》、《靈光賦》、《蘭江賦》、《流注指微賦》、《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如果,你能將上述的書全看懂,請看好是全看懂,並熟讀,背住,那麼恭喜你,你入門了。
先說一下,為什麼中醫要學國學?
第一,因為中醫的誕生是伴隨著國學的發展,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處於在古文,古人的思想熏陶而來,中醫中的核心是天地人三者的平衡之道。
而國學講的就是天地人三者的平衡之道,所以,不懂國學,你永遠都學不會中醫,所以,你以為的中醫隻要背醫書?懂藥草,你就可以學好?然後寫好網文?
你錯了,我為什麼說中醫是道,不是術,因為中醫內有天地運行的規律,它有天道、地道、人道暗含其中。
它追尋的是自然規律。
學中醫的人得首先學《易》,就易之道,難住了多少人。
因為易之道涵蓋天地之道,涵蓋兵之道。
我給你們看一篇文章,你們就知道了
《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古人雲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此何以說?
古人說不做良相,那就做一個良醫,為什麼這麼說呢?
蓋良醫保命治病,無異於良相保王克賊,間當論之。
因為醫生治病救人是保護人民的生命,就相當於好的政客為丞相就能打敗敵人,打敗一切威脅政權,皇命的敵人,從而保護好整個國家平安運行,這和醫生保護病人的生命安全是一樣的,他們就可以放在一起相提並論。
國家無事,內安外寧,如人、天、君泰然,百體從令,元氣充實,外患不侵。
古語有雲攘外必先安內。
那麼,如何安內?安內便是,與國內一切勢力先握手言和,一致對外,等外敵退走,再回頭梳理國內勢力,人體也是一樣,安內,先溫養體內各種人體之氣,使它不那麼五亂雜沉,然後和氣一道,攻擊外邪,驅邪之後,再梳理身體,調養將息。
這樣,國家內部安定,沒有動亂,外部沒有侵略毒害,那麼一個國家就平安無事,這就像天地自然之道,人、天、君、民在這自然之中安然處之,坦然自若。人的身體也便如此,遵循自然規律,以節氣令徇生活,休養生息,使體內元氣充沛,百毒不侵,百邪不擾,那便是,國無憂,人無憂也!
倘元氣稍虧,急宜培補,如嗣主闇弱,宜輔弼多賢。
倘若元氣有虧損,就要立即用容易增補的食物、藥物等一切可以恢複元氣又不傷身體之物進補;這就相當於國家的繼承人的才智等各方麵品質、資質不足時,就需要會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並且,才智品性過人的賢者輔助儲君治理國家,而且這種賢者多多益善,並能安分守己而準確的在自己的領域內輔助儲君,那麼這個國家就可以平穩度過,不會因為儲君羸弱而使國家陷入內亂。
倉廩空虛,宜儲財節用,務使君明臣良,民殷國富,始無境內之憂也。
如果,穀倉是空的,不滿的,那麼就得多多儲存,開源節流,財貨等一切物資要省著點用,而這些要明確的告知君主和大臣們,得要他們內心清楚,使君主清明,不成為一個糊塗的君主,使大臣也成為清明的大臣,而不能讓其成為奸佞小人,那麼,在這種君明臣良的治理環境下,老百姓的日子就殷實厚重,國家就國富兵強,內外環境就是安全的,沒有誰敢侵害的,那麼這一國的臣民就沒有什麼要憂慮的。
設不幸而滿夷竊發,擾亂邊疆,如人偶為風寒外侵,一汗可愈。
如果不那麼幸運的遭到國外強擄入侵,騷擾邊境,使之不安全了,那麼,這就相當於人某天意外被風寒入侵身體,讓自身發一身大汗,國派一員大將滅殺,那麼國安身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