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思,竟是相信朱元璋真的能做出一番事業了,這便準備投奔而去了。
而很快,新的消息傳出,說應天出現一種新型的煤,叫什麼蜂窩煤,燃燒時間長,又能燒的很徹底,尤其價格便宜,不管民間還是軍中都能用得起。
率先搞這買賣的,還是馬夫人的同族。
連大帥夫人的親戚都領頭做起了買賣,事功學派的這些人更坐不住了。
從前葉仕便主張提高商人地位,更認為“功利”也是令人進步的原因。
有錢掙,有結餘,大家才會用勁兒去乾。
不管是種地還是經商,或是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葉襄下定決心,與還在搖擺的眾人告辭後,帶著兩個徒弟往應天去了。
這般自己前去投奔的文人也不隻葉襄三人,便是朱元璋自己,也沒想到還能有這種好事!
回家吃飯的時候,朱元璋洋洋得意提起此事。
馬氏和馬蓁蓁也都有些驚喜,見她們這般,朱元璋便更來勁兒,想將來人一一說清楚。
但他記住的也不多,好不容易想起一個“永嘉學派”,也是因為這個學派與朱熹的理論算是對頭。
本來他想認朱熹做個祖宗被屢次拒絕,看那個朱家就怎麼都不順眼。
來了個朱熹的對頭,朱元璋肯定要多關注一下。
馬蓁蓁卻一下坐直了小身子,驚奇問道:“永嘉學派?”
說完,她又喃喃,“對,現在還是元末,永嘉學派在溫州那一片應該還有些人……”
“永嘉學派怎麼了?”朱元璋好奇問道。
馬蓁蓁回過神來,這般那般與朱元璋說了一頓,最後道:“旁的也就算了,但據我所知,這學派的人多數是踏踏實實做事的,而且對行商很是推崇。”
“行商?”馬氏也來了興趣。
她最近操持鋪子,販賣蜂窩煤掙了些銀子,當下正在興頭上。
馬蓁蓁如數家珍一般的與父母說道:“像是最有名的水心居士葉適葉文定,曾是純熙年間的榜眼,去世後獲贈光祿大夫,諡號‘文定’。”
“他的‘水心學’算是完成了薛季宣、陳傅良對永嘉學的構建,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學習紀言》)
“說起止齋先生陳傅良,為官在任期間,做的最多的便是推廣水車,施人糞肥、牛耕等農業技術。”
“至於永嘉事功學派先誌艮齋先生薛季宣,更是反對空談義理,強調‘步步著實’,注重研究田賦、兵製、地形、水利等世務。”
“其分支永康學派的龍川先生陳亮,當初曾與朱熹進行過一場‘王霸義利之辨’的辯論。他認為,那種空談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學無補於實際。”
因為上學時候有段時間對事功學派很感興趣,馬蓁蓁還真研究過一陣子。
朱元璋和馬氏也是通讀詩書之人,又是從底層一路摸爬滾打上來的,自然明白馬蓁蓁話中的意思。
沉默片刻後,朱元璋卻是摸著下巴思索:“怎麼感覺,剛才蓁蓁說的那些個名字,我似乎好像大約,剛剛聽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