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程朱理學在元朝之前都不算是正統。
到了元朝,“存天理滅人欲”這樣的話術實在太好用了,稍微扭曲一下,用來管理百姓簡直是正正好。
畢竟人無欲望,便也不會反抗,隻能逆來順受,要你生便生,死便死,要你低頭稱呼異族為王你也隻能認。
再加上對女子的約束更深,深得蒙古貴族的心意,元朝便大力推廣程朱理學。
但此時的程朱理學已然被歪曲成了元朝想要的樣子,但因為推廣力度太大,研究理論太廣,理學到底成了不少文人心中的“聖經”。
還好天下的人不是隻長了一張嘴。
而理學,也不僅僅是被元朝扭曲的那些才是理學。
廣泛來說,橫渠先生張載的“關學”,二程中程顥的“心學”,還有浙東學派的“事功學”,都算在“理學”的範疇中。
對了,此時朱熹的理論,還叫做“閔學”。
此時,蠢蠢欲動準備去投奔朱元璋的,正是一直與“閔學”總有些學術之爭的“事功學”。
所謂事功學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一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二是提出義理不能脫離功利,然後便是主張“農商一體”,“富國強兵”。
這是在後世曾譚嗣同被推崇過的“永嘉學派”,曆史上卻曾經險些在明朝大興程朱理學時消失。
直到清朝,又被王夫之、顧炎武等人重新複興,才被清末民初許多文人接受,並促進了當時的改變。
如今永嘉學派也隻剩不幾個人,此時湊在一起,正在暗暗蛐蛐朱元璋。
“那方國珍占著溫、台、慶元三郡,卻一邊討好朱元璋,一邊還與元朝勾結著,又蠢又廢!”
“張士誠又算什麼明主?剛愎自用又膽小如鼠,說是禮賢下士,其實不過是圖個名聲!”
“他圖什麼名聲?如今還在每年都強征了糧食給蒙古送去,還在這裡裝什麼!”
“你們聽說沒,朱元璋那邊倒是動作頻頻。先是放腳,又鼓勵寡婦再嫁,這才是明政啊!”
“多成親,多生育,這是基本之策啊!”
“還有那小腳,原就是士大夫上不得台麵的喜好,若當朝者支持,實在丟人!”
“但是,但是朱元璋他和他的手下都吃人啊……聽說還尤其愛吃些文人……”
“彆胡說八道了,那青巾軍就是朱元璋親手斬的!還有劉基,去了那般久,我瞧他也沒少一塊肉!”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心動,卻又有些猶豫。
實在是,擇主難,擇一明主更難。
還是已經近六十的葉襄站出來做了決定:“再看看,若朱元璋是真心想要做事的,咱們再去也來得及。”
身為水心居士葉仕的後裔,從水心村走出來的葉襄在永嘉學派中自是有一定地位的。
他的兩個徒弟也都是曾經學派中堅力量的後裔——不過想也知道,如今程朱理學塵囂日上,除了家中長輩耳濡目染,很少有人再專研事功學。
眾人散去之後,葉襄卻與兩個徒弟道:“收拾一下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