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關山月!!!(2 / 2)

“來到這玉門關不由得讓我有種穿越回到了古時候的感覺,看著前人們為此寫下那麼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我也不禁心有所感。

所以我就鬥膽在這裡留一首詩吧!僅是興趣之作,各位看個熱鬨就是了,詩名叫做《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秦遠一邊念,一邊拿著石子在岩石上麵刻字,換做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如此。

但是秦遠因為擁有80點體質值的緣故,所以他的力量完全可以用怪物來形容。

如此,他在岩石上麵寫字也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五分鐘不到的時間,他就在岩石上麵留下了《關山月》這首五言古詩。

而在古詩最後麵,秦遠想了想,卻是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下了太白二字。

太白指的正是李白了,因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所以他寫太白是沒有毛病的。

其實他完全可以直接寫自己的名字的,但是他卻並沒有這麼做,因為這是他向來的風格。

從寫《滕王閣序》開始,他就故意將原本的作者名字留在這個世界,並沒有搶奪他們的功勞。

之所以如此,其實就僅是他自己想要守住一點點的底線罷了。

將《關山月》寫完之後,秦遠就很是認真的對著鏡頭介紹了起來。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

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麵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

明月出天山,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

我把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

接下去“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

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

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裡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

這樣,連同上麵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一幅萬裡邊塞圖。

這裡表麵上似乎隻是寫了自然景象,但隻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

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

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

這種曆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

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秦遠一邊拍攝,一邊很是認真的講解,當然,他現在所知曉的信息自然都是從網上了解的了。

將《關山月》寫完之後,秦遠並沒有立即離去,他而是就地坐在了那塊岩石的下方,接著他盤膝而坐,就從自己的背包之中將竹笛拿了出來。

緊接著,他便對著鏡頭很是莊重的吹奏了起來,頓時間,一段雄渾而又充滿曆史滄桑感的旋律就此響起,而這首曲子不是彆的,正是《關山月》!

這首曲子的名字之所以叫做關山月,正是因為這首歌就是以《關山月》這首古詩為藍本創作的。

在前世,《關山月》是一首國風純音樂歌曲,是由音樂家路南精心創作。

這首歌不僅是對古樂府《關山月》的深情致敬,更是對我國深厚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情演繹。

這首歌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內涵,贏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和讚譽。

《關山月》原曲是漢樂府之曲,屬於“鼓角橫吹曲”,是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

在前世,這首作品是以簫為主要樂器的。

通過簫聲的悠揚與深邃,為聽眾展現了一幅幅雄渾壯麗的邊塞畫卷。

整首歌曲的編曲精致而富有層次,旋律跌宕起伏,情感深沉而豐富。

既有對邊塞風光的描繪,又有對戰爭、勇氣和團結等主題的深刻表達。

這樣的一首歌與《關山月》這首古詩,可以說是無比的匹配,就像是量身為其打造的一般。

不過與前世不同的是,秦遠這一次並沒有將其原封不動的照抄。

而是結合了自己的實際情況,就使用竹笛將其演奏了出來。

原本的樂曲是以簫聲獨奏開篇,簫聲悠揚而深遠。

如同天邊傳來的遠古呼喚,將聽眾帶入了那片蒼茫的邊塞之地。

隨著音樂的推進,鼓聲、笛聲等樂器逐漸加入,共同營造出一種悲壯而蒼涼的氣氛。

樂曲進入主體部分後,旋律開始變得跌宕起伏。

簫聲、笛聲、鼓聲等樂器交織在一起,仿佛描繪出了一幅幅邊塞將士英勇抗敵、浴血奮戰的畫麵。

這部分的音樂節奏明快而有力,充滿了戰鬥的氣息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隨著音樂的深入,情感也逐漸升華。

樂曲中出現了多次的簫聲獨奏,每一次都如同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對和平的無限渴望。

這部分的音樂旋律優美而動人,情感真摯而深沉,讓聽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

隻不過以上說的都是針對原版的感覺,而此刻的秦遠卻僅是使用一根竹笛就將其演奏了出來,那給人的感覺自然截然不同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