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遊西夏王陵,品曆史之美!(2 / 2)

因得到的東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斬首。

李元昊對父親的這種舉動十分不滿,並告誡他的父親殺了使臣對他們沒有好處。

李德明見年僅十餘歲的獨子就有這種見識,十分器重。

青少年時期的李元昊,長了一副圓圓的麵孔,炯炯的目光下,鷹勾鼻子聳起,剛毅中帶著幾分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

中等身材,卻顯得魁梧雄壯,英氣逼人,平素喜穿紅色長袖衣,頭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

常常帶了百餘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

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遝,耀武揚威。

李元昊幼讀兵書,對當時流行的《野戰歌》、《太乙金鑒訣》一類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精於其蘊。

他頗具文才,精通漢、藏語言文字,又懂佛學。

尤傾心於治國安邦的法律著作,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

這些都造就了李元昊成為文有韜略、武有謀勇的英才。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即1010年9月,李德明被遼封為夏國王。

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5月,李德明派李元昊攻打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甘州回鶻可汗夜落紇出逃,甘州首戰成功,李元昊攻取甘州之後,又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出奇兵突襲西涼(今甘肅武威)。

隸屬於甘州回鶻的沙州回鶻(今甘肅敦煌)分部瓜州王曹賢順歸附李德明,又重返瓜州(今甘肅安西)。

這時李元昊被立為太子,李元昊生母衛慕氏立為後。

1029年,李德明又向遼朝為元昊請婚,遼興宗封宗室女為興平公主,嫁給元昊。

1032年,李德明死,元昊繼位,積極準備建國稱帝。

為了鞏固後方和懲罰吐蕃唃廝囉歸附宋朝,於同年七月發動對河湟吐蕃的進攻,攻占了貓牛城(今青海大通縣)。

1035年,李元昊乘唃廝囉發生內亂,出兵進攻宗哥帶星嶺諸城寨,進圍青唐城,與唃廝囉部將安子羅戰,苦鬥二百餘日。

李元昊撤軍渡宗哥河時,被安子羅軍擊潰敗逃。

同年十二月,李元昊親率大軍進至河湟,又一次敗於唃廝囉。

次年十二月,當李元昊擊敗河西回鶻,完全占領河西走廊,又想窺視隴蜀之時,恐宋朝利用吐蕃諸部族圖其後路。

於是率領大軍循阿乾河,攻破蘭州諸羌,進軍馬銜山,於瓦川會築城鎮守,以斷絕吐蕃和宋朝的通路。

這時唃廝囉發生內亂,李元昊乘機以重賂行間,並誘使磨氈角的謀主、首領郢城俞龍歸附。

郢城俞龍帶領萬餘人投降元昊,後來又把女兒嫁給李元昊的兒子寧令哥(號梁王)為妻。

李元昊從同唃廝囉部將安子羅曠日持久的作戰中脫身出來後,又率軍西攻瓜州回鶻,直抵沙州,又回師占領肅州。

至此,李元昊完全控製了河西走廊,結束了甘州回鶻對河西的統治。

李德明死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誼”派出宣徽南院使、朔方節度使蕭從順,潘州觀察使鄭文囿到興州,封李元昊為西夏王。

宋朝則派出以工部郎中楊告,禮賓副使朱允中為正副旌節官告使,授封李元昊為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

但李元昊對宋、遼的封爵都不感興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時,不以臣禮示宋,對宋仁宗封賜的詔書,遙立不跪拜。

勉強受詔,則心內憤憤,環顧左右大臣說:“先王大錯,有如此國,而猶臣拜於人耶。”

既而利用設宴招待宋使臣的機會,在宴廳後傳出鍛礪兵器的鏗鏘之聲,給宋使製造精神威懾。

在禮儀上又故意刁難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在正式稱帝建國前,李元昊采取了一係列新的文化措施。

首先廢除唐、宋“賜”給黨項王族拓跋氏的李、趙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號“兀卒”。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在野利仁榮、楊守素等親信大臣的擁戴下,在興慶府南郊築壇,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國號稱大夏(史稱西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

並大封群臣,追諡祖父和父母諡號、廟號、墓號。

又封野利氏為憲成皇後,立子寧明為皇太子,諧西涼府祀神。

次年正月,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給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關係及其功勞,說明其建國稱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

得到的回應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願承認李元昊的帝位,並且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

宋朝在宋夏邊境張貼榜文,懸賞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獻其首級。

李元昊在摸清了宋朝的態度之後,頻繁派出細作到邊境刺探軍情,煽誘宋朝境內的黨項人和漢人附夏。

公開斷絕了西夏同宋朝的使節往來,向宋朝送去“嫚書”,在“嫚書”中指責宋朝背信棄義,挖苦宋軍腐敗無能。

又借遼朝的勢力威脅宋朝,最後還表明西夏仍願同宋朝和好之意。

元昊向宋朝遞“嫚書”意在激怒宋朝,把圖謀對宋朝發動的戰爭的責任歸於宋朝。

夏宋之間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於是在1040年至1042年,李元昊向宋朝發動了多次進攻。

較大規模的戰爭主要有三次,即三川口戰役,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這三大戰役都以李元昊大獲全勝告終。

故在定川寨大捷之後,李元昊躊躇滿誌,有聲稱“朕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之語。

不過李元昊對宋朝的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給西夏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由於戰爭爆發,宋朝停止了對西夏大宗銀、絹、錢的貿易,關閉了邊境榷場,禁止西夏所產青白鹽入境。

這使得西夏不僅失去了直接的經濟實惠,境內的糧食、絹帛、布匹、茶葉及其他生活日用品都奇缺,且極為昂貴。

如此,李元昊再發動戰爭是十分困難的。

同時李元昊也認識到戰勝地廣人眾的宋朝絕非易事。

宋朝在戰略上的優勢是西夏望塵莫及的,基於以上原因,李元昊最終向宋朝試探求和。

這期間其實還有很多的故事,不過今天時間有限,我就不一一講解了,你們若是感興趣,可以自己去了解。”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