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貴州現狀(1 / 2)

很快,貴州印江宏源茶業名優茶的負責人何源便與那位嚴肅的中年婦女一同走來,與大家寒暄一番後,就在李歡的指示下與田毅邊走邊聊了起來。

在貴州印江宏源茶業名優茶的生產車間裡,一台台嶄新的茶葉加工機械轟鳴作響,工人們鼓足乾勁趕製翠峰、梵淨貢眉等茶商急需的訂單產品。

“田總,我們這裡的名優茶生產車間,擁有 3 條名優茶生產線,已滿足了縣內茶青的加工,而且茶葉加工的品種、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何源一邊指著工人和機器,一邊麵向田毅介紹著。

“如今,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源源不斷。儘管今年又新增了名優茶加工生產線,但茶葉銷售仍供不應求。”

“今年我們公司的名優茶仍以國內銷售訂單為主,主要銷往浙江、山東、福建、甘肅的蘭州等地區。目前市場供不應求,今年我們公司僅梵淨貢眉這一單品的訂單就有 5 萬斤,目前也僅完成了一萬三千多斤。”

這時,縣委的一人走了過來說道:“貴州印江宏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本縣唯一一家集茶葉精製加工、市場營銷和出口貿易於一體的股份製龍頭企業,引領著全縣茶葉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公司現有茶園麵積 2.4 萬畝,涉及 8 個鄉鎮和 21 個基地,預計今年僅名優茶產量可達十萬斤,產值四千萬元以上。”

田毅邊點頭邊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擴大生產呢?”

“其實去年,我們加大了茶葉加工設備更新改造的力度,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在新寨鎮團山村改擴建初製廠生產線和精製廠生產線,此外還建了出口小包裝生產線 1 條,主要銷往摩洛哥、意大利等地。但是現在國家停止了我們貴州的大基建資金,而我省又大力發展大數據,即當下火爆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銀行那邊便捉襟見肘,缺錢啊。”何源也悶悶不樂地說道。

田毅疑惑地看著李歡和縣委的人。

“田總,這也是迫不得已,我們這裡先天不足,這是貴州的宿命,地無三尺平,貴州長期落後,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根本原因。”剛才那位縣委的人開始徐徐道來。

“在這裡鐵路不行,比如與貴州一樣十三不靠的河南,因京廣、隴海十字交叉,成為全國的鐵路樞紐,多了交通方麵的優勢。

“想學雲南靠航空。畢竟我們這裡多山、修路難、不沿海、不沿江,因陸路不易、水路多艱啊,但是現在大基建資金一停,就變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如今貴州確實工業投資與基建倒置,投資和經濟結構呈“頭重腳輕”之勢。資金都投向了基建,工業缺血。

貴州的基建,少了製造。如前所述,貴州的資金,主要投向了基建,工業和製造是小頭。這與中國整體的情況正好顛倒,故不能產生中國過去 40 年“製造-基建”的良性循環。

雖然貴州基建的大發展,已經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交通發達了,但是貴州如今隻能依靠三農、旅遊來發展,讓農民成為受益者,對於貧困人口最多、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來說,達到了富民的效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