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盞燈夢》全本免費閱讀
再次睜眼,燕千盞眼前是正好的驕陽。
春時細雨潤物無聲,落在初生的嫩芽上,點滴綠意順著枝頭流淌,春色生機不儘。
這裡還是她進入陣法時的學堂。
不同的是此時學堂設施尚且完好,是尚未走水時的模樣。院裡不時傳來學童書聲朗朗。
看樣子,她成功入了死者生前的記憶。
學堂前有一幼童立於講堂門外,手中握著竹簡,指尖泛白,身形單薄,看上去搖搖欲墜。
燕千盞認出了這個孩子,是李其文。
眼前的李其文身形瘦小,模樣較之她所見時更為稚嫩,細細的胳膊上舉著比他臉還寬的竹簡。
他仔細看著手中的書卷,不時揉揉已經麻木的胳膊,又把耳朵向門內貼近了些,以便能聽清堂內先生說的話。
先生在當地頗負盛名,學堂門生眾多,甚至有其他門生從他處跋涉而來,隻為求得其中學問。
因著門生眾多而學堂空間有限,講堂內坐不下,便免不了一些門生隻能立於門外聽先生傳授。
因此這些在堂外旁聽的學生,要麼家境拮據付不起堂內坐聽的學費,要麼學識粗淺,吸引不了先生的注意。
而李其文因著家內的拮據,交不出堂內的學費,又因著學識不夠,得不到先生青睞,便隻能做在門外旁聽的門生。
“你們且說說看,何為君子之節啊?”
先生在講堂內端坐,悠悠撫著胡須,蒼顏白發,看上去自帶文人風骨。
他向堂內眾人拋出這個問題,隨後身體微微前驅,目光慢慢掃過堂內,神色隱含期待。
即使他知道,自己所提的問題對於眼前眾多幼童來說有些太過悠遠,但是他仍然盼著有人回答。
堂內靜默了一會,有幼童思慮片刻,著急起身道:“君子之節,在救眾生。”
似乎看到有人回答,堂內眾人也慌了神,不想錯過這個表現的機會,一時回答紛紜。
“君子之節,為他人萬死不赴......”
“君子之節,在自身高潔,不染塵埃。”
“君子之節應當迎世人目光,舉止合乎禮節......”
一時門外眾生聞言也議論紛紛,都討論起何為君子。李其文聞言,低下了頭,抬腿動了動已經站麻的腳。
先生問的問題太過高深,他不懂。
他不明白先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大抵都是為眾生奉獻之類的話。
他不知道何為君子,也猜不透何為君子之節。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如今站在門外旁聽的意義為何。
隻是因著母親的殷切希望,他來到了這方學堂。母親盼著他在此學到東西,將來成為一名教書先生,若更好一些,做個地方小官。
可是他自認沒有什麼一點即通的天賦。先生所講的聖人道,在他眼裡,甚至沒有碎銀幾兩來得真切。
他隻知道母親命苦,繡得一雙虎頭鞋是十文銅錢,有時夜裡挑燈刺繡,連上燈油的話,應該值得九文銅錢。
而父親每日出去豪賭,隻需一夜,便能輸淨母親數日的血淚。父親的離開,留給他和母親的,隻有累累賭債和街坊鄰居的談笑。
他低頭思慮著,如果要成為君子至少應該家財萬貫吧。
家財萬貫,這樣才可享得堂內端坐、書聲入耳,才可看得人間景象、繁華不儘。似乎這樣便能自小養尊處優,這樣才生得出救眾生的心思。
困苦之人往往自渡亦難,又怎會顧及他人。
他不懂君子節,可他必須回答,以求得先生半分關注,能早點進入講堂內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