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霸王道(2 / 2)

關東地區反秦的聲浪,很大程度是對秦法的不適應與仇怨。

大家想想咱們的“一G兩製”,是不是就明白了?其實當時的劉邦在關東地區封諸侯也是“兩製”的法子,他尊重了當地的風俗文化,曆史來源,極大安撫了關東地區的人心。同時,他又在舊秦之地行郡縣製、實施從秦朝繼承而隻是微調的“漢法”,這樣那些熟悉秦法的舊秦人隻需依循舊章,也會很快就安定下來。

猶如婆媳關係中必須兩頭哄的丈夫,能把六國遺民與秦朝遺民都哄好,這就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嬴政不知何時,已從跪坐的姿態慢慢站了起來。

他瞭望著遠方,好似看到了大秦的末日,如今在鹹陽城內外安居樂業的秦人,似乎都披甲在身,他們告彆了父母妻兒,舉起了保衛大秦的武器,義無反顧地衝向了比他們多得多的叛軍。

狼煙四起,風中是不斷為大秦拋灑頭顱與鮮血的老秦人最後的呐喊,他似乎還看見了那些在屍山血海裡不斷翻找親人屍首的婦孺,可她們卻沒有退縮與懼怕,還是哭泣著、嘶啞地唱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

殺敵!殺敵!

終究……秦人的鮮血與風雨飄搖的大秦一起被濃重的黑夜覆沒。

嬴政緊緊攥住了拳頭。

扶蘇跪坐下首,也早已用衣袖遮擋住了自己流淚的麵容。

【三古三聖:是的,其實不止是劉邦妥協了,對待關東,到了漢文帝手上都還在妥協。漢初那些關東的諸侯國是高度自治的,他們在王

國內的地位與皇帝無異,幾乎可以說是半獨立的,那些國家不使用漢法,隻實行諸侯國的法律。到了漢文帝時期都還是這樣,賈誼就在《新書·親疏危亂》感歎諸侯國:“漢法非立,漢令非行也!”。

這聲感歎的背景是漢文帝繼位後想在關東諸侯國推行漢法,遭到了那些諸侯國強烈抵製,而漢文帝時期的經濟與軍事實力還無法實現與諸侯國硬碰硬,隻能繼續忍氣吞聲,暫且延緩此政策,所以賈誼才會有此歎息。

漢文帝已經是漢朝第四位皇帝了啊!他都還是沒能解決這個死局,隻能遷就,所以秦始皇當初強硬在六國故地推行秦法,還要焚毀他們的史書、斷絕他們文化的存續,對他們而言簡直和掘了他們祖墳沒什麼區彆,能不恨之入骨、舉國皆反碼?】

林爺爺給這個網友點了個讚:

【對!沒錯!講完這一段啊,咱們再來回看扶蘇對秦始皇的勸諫,就能看得出,扶蘇是基於當時的惡劣形勢才去勸諫秦始皇,並非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說他一心偏袒儒士,他勸的還是很中肯的。

隻不過這孩子傻啊,不懂溝通技巧,明明都知道親爹為了這些儒士和方士都快氣炸了,你還湊上去,當爹的不打你打誰?但是秦始皇生氣歸生氣,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你不看他把扶蘇趕到誰的身邊去了?

那可是蒙恬啊!】

這話停下來,連李斯都忍不住悄悄瞥了眼不遠處的大公子。

的確,大公子勸諫也太不會挑時候了。

陛下氣頭上呢,你就不能回頭再說?

或者你們父子倆關起門來說嘛!

非要當眾勸。

嬴政也看了眼自己的大兒子,見他滿臉通紅,也隻好歎了口氣。

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本性太純直了些。

旋即又想到,自己日後暴怒之下竟然將扶蘇送到蒙恬身邊,看來自己是真的看重這個長子。

隻可惜,扶蘇沒能領會他的意圖。

這就是他無法下定決心立扶蘇為繼的原因嗎?

秦國起源於岐山以西之地,長期與戎狄雜居,因此並沒有嚴格奉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更傾向於“擇勇武者而立之”,這個勇武指的不是像嬴蕩舉鼎一般的蠻力,而是因為秦人世代奉行法家,嬴政看中的繼承人是更加剛毅果斷、

更加峻法深刻的。

嬴政雖也較為看中長子,卻也因扶蘇本性中對仁德與王道的傾向而猶豫,但正如仙跡說的那般,不論是儒家還是法家,歸根結底都應是為我大秦所用,扶蘇若是基於安定天下、穩定大秦而行德治,嬴政自然不會多麼生氣,這或許便是他盛怒之下還將扶蘇送去上郡的原因吧。

“天下安定不宜用重典……”

嬴政細細地品味這句話。

可要他向六國低頭妥協,給他們封王,讓他們自治,嬴政又像吃了一隻蒼蠅似的難受!再次分封他們為諸侯?他好不容易才把六國打下來,現在還要他安撫他們,給他們封國?

那這仗不是白打了?他腦中有疾乎?

就沒有彆的法子了嗎?

林爺爺並不知道嬴政滿腦袋的煩難更多了,而是在一心一意地回答直播間裡的朋友繼續冒出來的問題:

【我尿床怎麼了:不過我不懂,為什麼說到蒙恬身邊就不同呢?反正都是被趕走了還有什麼區彆呢?不在皇權中心,總會吃虧的。】

林爺爺微笑道:

【大家知不知道,蒙恬是誰呀?】

漢高祖時期,劉邦狡黠地托著下巴道:“哎呀,林老夫子說好的講秦法,又扯了漢法,但好歹誇了誇乃公,也不算廢話,但何必講的那麼細呢,把扶蘇講明白了,在始皇陛下那兒,豈不是沒有乃公什麼事兒了?”

呂雉心想,在那兒,始皇又不愚鈍,天羅地網隻怕早已布下,那霸王項羽都不知還有沒有命在,還能有你何事?

【多汁橙子醬:舉手!我知道,蒙恬,祖籍齊國,秦國名將蒙武之子……】

林爺爺笑眯眯地擺手:

【不不不,我們隻需要從《史記·蒙恬列傳》中認識蒙恬就能理解秦始皇驅逐扶蘇背後的用意了:“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侯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蒙氏兄弟,蒙恬領重兵在外北築長城抵禦匈奴;蒙毅主內執法嚴明、鎮守朝綱,他還時常陪秦始皇同乘馬車,幾乎寸步不離,在當時號稱一個是忠一個是信。

秦始皇對蒙氏兄弟的尊寵信任,即便是身為丞相的李斯、乃至其他王侯公卿,都不敢與之相比。】

漢高祖時期,劉邦聽到此刻嘴角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