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小鎮初聞(1 / 2)

《諸朝看我直播鄉村生活日常》全本免費閱讀

在驛站的問題上,會發出最後那句疑惑的,自然是宋以後的朝代。

古代對驛傳“軍管”改-革,就是從宋朝而起,在唐朝之前,種-花家的古代驛站都是軍民兩用的,尤其唐代驛站還兼館舍之用,辦有店肆供過往商旅住宿,酒食豐足。

不愧是大唐氣魄。

但曆朝曆代之人還沒說上幾句有關後世驛站的猜測,就見進入竹溪鎮後,不比行駛在山路之中,那灰白平坦的道路上來往車流便多了起來,曾在袁老的視頻裡短暫遙遠瞥見過一次“鐵盒鋼車”的古人們,終於能近距離地看清這些狂奔的鋼鐵巨獸。

“原來後世之人所乘車輿如此多樣。”李世民驚訝道,跟著林菱直播的視角走出了盤山路後,路上各色車輛多了起來,且比先前在袁老視頻裡瞧見得樣式要多得多。

在路上,能見到矮小但顏色多樣的“矮鐵四輪車”(小汽車),也有輪子都比小車高、長長的“巨輪車”(半掛貨車),還有運載著滿滿當當客人的大巴、滿載貨物的解放卡車、也有不少如林爺爺駕駛的三蹦子、以及隻有兩個輪子能夠靈活穿行在車流之中的摩托車。

“真叫人大開眼界啊。”趙光義也被後世車輛深深吸引,若能得這樣的車架,豈非日行千裡?

他實在喜愛後世的車乘!

而在清朝,本就與西方文明聯係密切的康熙末年,已經從這些疾馳而過的鋼鐵車輛中隱隱看到了一些與西方科學相關的影子,畢竟他本人對科學也很感興趣,還曾和萊布尼茨通過信,被這個科學成就不亞於牛頓的科學大佬稱為“東方的一位科學家”,還曾收到了萊布尼茨本人設計、漂洋過海而來的贈禮——一架能進行加減乘除驗算的機械計算機。

康熙心頭的震驚不比其他朝代少,但彆的朝代隻是單純的驚歎、難以置信,隻因他們看到的是從未想象過的另一個世界。但讓康熙震驚的是——原來他曾接觸到現代世界的邊緣,曾觸摸過工業革命誕生之初的柔軟外殼,可那些東西卻被他認為“非正道”、“奇淫巧技”而束之高閣,原來這些玩意並非閒暇消遣的玩意,竟能帶來這樣猶如天塹一般的改變嗎?

而在萬曆年間,張居正已拜見過振作起來,端坐屏風之後的李太後,也一如既往地向滿臉尷尬心虛的朱翊鈞行禮,李太後連忙命貼

身太監為張居正賜過坐後,屢次欲言又止,也不知該如何為皇帝挽回這位恩師的心,最後隻得垂淚哽咽道:“張先生……”

張居正卻隻是輕輕打斷她:“娘娘與陛下皆不必憂心,臣此心不變。”

朱翊鈞低下了頭,不吭聲。

李太後卻不由淚水漣漣,一半是慶幸,另一半更是慚愧。

她今年隻有三十四歲,萬曆皇帝登基時隻有八歲,那時,她也僅有二十六歲。

先帝還是裕王時,她隻是裕王府裡一個不起眼的小侍女,因生得還算貌美,被無子的陳王妃要到身邊作為侍女,她被指派司奉陳王妃的花草,時常出入後-庭前殿之間的小花園。

那時,張居正在徐階的舉薦下擔任裕王府的侍講侍讀,是裕王的眾多先生之一,當然,他也是其中最俊俏年輕、最驚才豔豔的一個。

那時,裕王府上下不知多少侍女偷偷躲在爬滿藤蔓的月亮門外,悄悄瞧過這位“頎麵秀美目,須長至腹”的張先生。

李太後自然也聽過張先生的大名,後來,她有幸被裕王寵幸,生下了裕王的第三子——也就是當今萬曆皇帝朱翊鈞,她從卑微的小宮女晉升為了李側妃,與張先生的交集也多了起來——朱翊鈞長到了開蒙年歲,先帝便指派張先生為其授課啟蒙。

她時常為兒子送湯送水,曾隔窗聽過張先生為兒子講《千字文》,竹窗下,張居正聲如涼風,手握書卷,不緩不急地為稚童拆字講解,竹影和了春-光淡淡地落在他眉目之上,叫李太後無端端便想起一個詞:玉質金相。

比起當時裕王倚重的大胡子高拱,李太後更賞識學識紮實、相貌端美的張居正。

所以當幼主臨朝、內閣黨爭激烈、宗室虎視眈眈之時,而把持著內閣的高拱竟還鄙夷地說了一句“八歲孩童,安能治國!”,更是讓她心下恐懼惶然,於是頭一個能想到的、要將小皇帝和整個大明社稷托付的人便是張居正。

她請馮保召來張先生,對他懇切道:“皇帝年幼,尚不能視朝,哀家僅是一介無知婦人,隻能將皇帝與大明江山,都托付給先生了!”

張居正沒有推脫,沒有訴苦,更沒有擺弄她孤兒寡母的心思,隻對她緩緩下拜回答了一句:“臣剖心瀝膽,在所不辭。”

而這八年來,也證實了她

的選擇極為明智,若是當初托付的是看不起她們孤兒寡母的高拱,隻怕這江山已然支撐不下去了。

因此,如今張居正連她多言寬慰安撫都不必,仿佛仍是八年前那個擲地有聲給了她安心與承諾的張先生,僅用一句“此心不變”便撫慰她滿心的不安,她終於明白,原來這天下真的有這樣的人,他不計生死,不計利益,哪怕天機泄露告訴了他去路是一條死路,他也不改其誌,不動其心,隻為治國平天下之理想抱負能實現。

李太後知道自己是個不大識字的女人,出身平平,沒有讀過什麼書,因此她常對萬曆皇帝說的一句話便是:“兒啊,你要聽張先生的話。”

但是張先生的話,她也時常聽不懂,所以難免心生怨懟,不過今日,她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也明白了仙跡突然出現時,那黑漆漆的巨眼懸在天際的話:“願以深心奉塵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她忽然就明白了曾經很多很多的事。

李家查出巨額貪腐時,她也曾埋怨張先生不近人情,如今想來……又有些愧對。

萬幸如今,一切還來得及!

“娘娘,陛下,瞧,後世之人似乎不論老幼……人人都識字啊。”

在李太後思緒飄遠之時,耳畔忽而傳來張居正如此平靜、沉穩的聲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