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各得其利(2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3833 字 2024-04-14

載穆正在經營東土,當然迫切的需要人才。但是,東土雖然是黛青王朝的“龍興之地”而且物質極其豐富,可是一直以來缺少開發和建設,當地官場幾乎都是些等而下之的“殘次品”。最優秀的固山子弟,往往努力的進入京城,在皇帝身邊做事。而西尼子弟則根本不適應東土的嚴寒天氣,除非是被流放,否則打死也不會去東土為官。

當然,前往東土的時候,他找了英華作為自己的隨員同行。而無論是皇學館還是英華本人,都沒有對此有任何質疑。有了英華的先例,皇學館很可能會成為自己的一個重要人才來源。

但皇學館本質上皇帝的班底,當然他自己原則上也是皇帝的班底。英華可以提前散館幫自己,更多的是因為英華並不是正式伴讀而隻是自己女兒的隨行伴讀。自己想要,當然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其他學生,肯定不是那麼好淘到手的。

所以,載穆極力的想分一點留學幼童的肥水。

其實他這個想法也不為過,兩宮這次把他加入調查團,本來也是有借機發展東土的意思。否則,他堂堂一個東盛將軍,每天那麼多重要的事情要忙,怎麼可能輕易外派這麼長時間?實在是站在東土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確實有必要他這樣的級彆的人物來一趟才可以。

至於張德明,談不到發展班底,更多的是一種“抱團取暖”的想法。而且他的“擔保”主要是附從載穆。

雖然名義上很像西尼人,其實他雖然屬西尼族係,但卻是正兒八經的東土固山子弟。就跟牛大頭家族的情況差不多。隻不過為了適應環境,他取了一個很西尼化的名字。取這種名字本身,恰恰說明了他對自己出身實力的不夠自信。和很多固山子弟一樣,張德明沒有走科舉仕途,因而在奉科舉為“正途”的黛青官場,還是很有一點自卑感的。

如果能夠服從載穆,那相當於找到了一個靠山,可以提升自己在官場的安全係數。

當然,正因為此他麵對同樣並非“正途”出身的留學幼童時,產生了強烈的感同身受,和保護欲。

奕譓對於載穆的想法當然是有了解的,他也不會阻止載穆的“才路”,何況東土發展好了對自己也是大有益處的。載穆的提升有道末的功勞,道末絕對屬於自己陣營,這樣來看,載穆也算是自己的“友軍”。大家互相提攜是有必要的。

不過,畢竟自己是本次調查的總辦,如果不全麵掌握情況,就放任載穆開大席,那自己豈不成了“大頭”。所以暫時還是不能答應他們的。

至於以後嘛,隻要令由自己而出,派給載穆個把人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人才,是一切為政者最渴望的資源,正如道末渴望“靈力”一樣。

經過一番盤問,奕譓很愉快的接受了四名幼童代表人的“迎請”,同時也赦免了他們“擅離住所”之罪。而且,奕譓還擺設筵席,專門給這四人接風洗塵。

宴會之上,四人談笑風生,舉手投足之處,儘顯儒雅。這個風範,倒是讓一同陪席的陳立秋羞愧難當了。

原本,身為留學幼童的總負責人,陳立秋現在就是這些幼童們的“擔保”。將來幼童們一旦真的進入官場,陳立秋理所當然的會轉升為他們的“恩師”,那好處肯定是很大的。

可是現在,自己一紙奏折把幼童們給告了,“師生恩誼”自然是儘了,以後幼童們各尋出路,再也不會認他。

現在看來,奕譓的態度明顯是很看好這些幼童,而幼童們也確實展示了自己的真實實力,自己上奏折說幼童們的壞話,這不是自毀前途嗎?

陳立秋越想越後悔,心裡暗暗把那個實際負責幼童事務的吳子登的十八代祖宗都招呼了個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