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b位麵的情況,不一樣了。
首先李伯約給兩宮的印象就非常好,而而有了道末的各種配合,兩宮對於李伯約越來越了解。越了解就越發現,其實洋人雖然跟黛青完全不一樣,但也不是那麼可怕和邪惡。
所以,兩宮才會許可皇學館引進了很多外國學者來客呂講座,皇學館的整體治學模式的策略上,也吸收了很多國外的經驗。
而大凡皇帝學的內容,兩宮也都是親自過問的,所以兩宮對於洋人和洋人的教育也就有了更多直接的接觸和了解。
既然皇帝的學習都吸收了洋人的東西,派到花旗國的留學幼童,怎麼就成了問題?
兩宮的知識雖然少,但是人是絕對聰明的。
所以,當翁同龢接受了道末的建議,向兩宮提議將皇學館與留學花旗國幼童活動進行合作的時候,兩宮便把兩件事放在了一起,讓尚書房對此事做個認真決斷。
兩宮的意思是,無論留學花旗國幼童的情況怎樣,這件事兒和這些孩子,以後都算上書房的人了。或者繼續留學,或者接回國,是集體處置還是個彆處理,總之都由尚書房決定了。這也意味著,兩宮並沒有相信陳立秋的奏請,隻不過要有個公平合理可以服眾的安排。
之前翔津教案中,兩宮偏袒民眾,罷免曾國藩,事後經過這麼多年,她們其實也早就想明白了。
為大事者,凡事不能感情衝動。
經過反複商議,兩宮決定,派出最高規格的事件調查委員會,對留學花旗國幼童事件進行深入調查。
事件調查委員會以奕誴和奕欣為總負責人,由奕譓和載穆自擔任調查大使,帶隊前往花旗國進行調查。
而聽說阿瑪要出國,載汲也提出要一起去。
雖然所有人都以載汲年齡太小為理由,不同意帶載汲去,但是最後他還是成功了。
不僅載汲得以隨同出國,載澤和載澈也被安排進了調查團隊。
三個皇學館學生出行,當然不能沒有老師帶隊,於是道末也被安排一起出行。道末在現在這個時候當然不想遠行,否則當初他就不必要安排玄吉去處理沈葆楨的了。可是,沒想到這回反而要出得更遠,真是越算計,越反彈。為了避免更大的反噬,道末隻能接受任務了。
可是塔爾瑪恐怕道末照顧不好自己,非要安排讓瑞枝隨道末一起出行。道末本來堅決不同意,但是後來見塔爾瑪真的要生氣了,隻能勉強接受了。
道末隻是一個官員,尚且帶著家眷,更何況那幾位皇族宗親了。除了照顧起居的仆役,更少不了大內侍衛隨從。
於是,除了正式的調查人員,每個人又都配帶了“隨從”。於是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出國調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