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唯今之計,除非請求各國列強一起打壓倭奴,或者會有效果。”李鴻章略加思索,終於提出一個方案。
“這事兒當然可以試試,可是那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兒吧?溜球人現在天天在京城各家鬨騰,當務之急是讓他們不要再鬨了。”
“可以安排各國事務處跟他們接洽,好言相勸,妥善安排。”
“那麼你看,誰可以辦好這事兒呢?”
“此事皆因老臣失誤造成,老臣懇請親自主持此事,務求完美解決,彌補損失。”
“哀家相信你的能力,你隻要把京城的事情平息下來,就好了。畢竟你是國之柱石,還有很多大事情需要你去處理。溜球遠在東南海外,處理起來恐怕會有些麻煩,就另外派個年輕人去處理吧。
溜球雖小卻是中土千年古藩,自我黛青入主中土以來也是孝心可嘉,這事兒絕不能沒個結果。雖說國運靡常,但不要再讓人家再挑出咱們的不是,更不能讓天下以為咱們黛青好欺負。你,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嗎?”
“這……”李鴻章當然不是找不出合適的人,而且他從來也沒準備親自到海外去處理這種事情。隻不過,他覺得兩宮這次威勢這麼大,這個時候讓自己推薦,絕對不會是真的。
而且,李蓮英之前給他交過底,兩宮認為他的想法太多,他說什麼都不會被采信的,倒不如裝傻為妙。
於是,李鴻章猶豫了半天,說道“老夫一時也想不到合適的人,溜球那個地方,離福摩島很近,不如還是讓福閩總督就近安排吧。”
果然。
“怎麼?你手下能人那麼多,居然找不出合適的人?既然如此,哀家另外挑人選,你就不用為難了。”西慈看似自然的說道,隨即又說“看來你現在忙的事情還是太多了,那就再卸一些擔子。集中力量,辦好最重要的事情。你看呢?”
“老臣明白,老臣明白了。”李鴻章見西慈終於說出了真正的關鍵問題,心才算放了下來。隨後把一路上想好的意思提出出來“老臣拜謝太後恩典。實不相瞞,老臣過了六十歲後,雖然也儘力保養,可是精神頭還是大不如從前,很多事情都顧不過來。可是又不敢休息,怕耽誤事情,隻能勉強硬撐。如今太後體恤老臣,老臣也不再隱藏。老臣懇請將東土的防務和外交另外安排人選,老臣隻儘力管好中土的事情就已經是竭儘全力了。”
“明白了,既然如此,你去擬一個章程,把北洋大臣原本負責的東土事務,都剝離出來,哀家另外安排。”西慈說完,轉過臉看東慈,意思是是不是可以結束了。
東慈的臉色還是冷冷的,正色說道“李鴻章,今天哀家摔了你,是要讓你記住,你是在替黛青辦事,黛青是皇上的黛青,是孟古覺羅的黛青。你的主子是皇上,能夠代表皇上的,隻有我們姐妹,絕不存在彆的什麼。記住了嗎?”
“是,是,老臣明白了,老臣記住了。”李鴻章誠惶誠恐。
從宮裡出來,李鴻章又給李蓮英塞了一張銀票,感謝的話更是說了一大車。
第二天,關於拆分北洋大臣的建議,就到了軍機處。
自德光朝福壽膏戰爭以來,除了“總理各國事務處”之外,黛青還先後設立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兩個新職務。
而隨著“洋務”比重的增長,無論是“總理各國事務處”還是“北洋大臣”、“南洋大臣”地位都有很大的得升。
如果三者聯合在一起,幾乎可以說是左右整個朝廷了。
究其原因,正如百姓所言“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洋人,儘管純粹是外部勢力,可是對黛青的影響力之大,幾乎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製衡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