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彆學諸葛亮(2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3562 字 2024-04-14

“那麼,你的意思是,這個話題會涉及到黛青與西洲文化上的比較?可朕問的隻是選才啊,這關文化的事兒嗎?”

“不一定非得是文化。關鍵是比較。第一次的農業課上,他確實曾經將兩種農機放在一起比較,可是,那可是光練不說啊。你聽他事後多咱說過‘西洲農機好’或者‘黛青農業發達’這類的話嗎?從來沒有。他隻是把各樣的事情客觀真相擺在咱們麵前,至於咱們如何分析,那他是不會說的。他會不斷的幫咱們做各種不同方向的分析,但從來不會給咱們一個標準的結論。”

“那倒是,其他師傅都是念一句,讓咱們背一句,背不好還要受罰。可是他從來不讓咱們背什麼,就是讓咱們看,再讓咱們說出想法。而且不管咱們怎麼說,他都很高興的樣子。”

“因為那說明咱們支腦子了。”

“可那這和他不把西洲人才之道告訴朕有什麼關係呢?”

“您想啊。如果他直接和您說了,那麼接下來您會怎麼想?”

“朕會想‘取長補短’,就像六叔說的那樣‘師夷之長以製夷。’這有什麼不對嗎?難道,他身為夷人,所以怕朕學會了製他的母國?”

“如果那樣,他還教你這些乾嘛?難道您沒發現,他就是在引導咱們想到這些問題嗎?隻不過,您的問題直接問到了點上,如果他要回答,那就隻能公布最終標準答案。而如果他公布了標準答案,那您就不會自然的思考了。那麼,也就不符合他的教育宗旨了。”

“他的教育宗旨?”

“我聽我姨父說過,李師傅曾經對他講過,在他看來教育最關鍵的目的就是‘使人獨立思考’。”載汲神秘的透露道“而且,國家選才乃是大計,黛青入主中土以來,依中土舊製,以科舉取士。二百年來於黛青已成‘正途’,與中土則為千年古製,朝堂之上,幾乎皆以此進身。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李師傅直接說出西洲的取才之道,您肯定會想要學是真的,但是也一定會跟滿朝的大臣們產生矛盾。那又豈是李師傅所願意看到的呢?”

“可是,難道他就願意看到朕對對此一無所知嗎?”

“他知道,你不會輕易放棄的。再說,不是還有我嗎?他是西洲夷人,這些話,他說,難免會有失公允,但是卻會給您造成認識上的限製。不如我陪著您慢慢的了解,研究。這樣您反而了解得更全麵也更平衡。”

“你說的也是”載湉點也點頭。的確,在見識了西洲的很多技術之後,載湉已經對西洲有了近乎完美的幻想。這個時候,如果李伯約向他介紹了西洲的選才製度,他一定會有意效仿的。而且這種想法會非常堅定。

但是現在聽載汲講,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畢竟載汲是自己的兄弟,同為黛青皇族子弟,而且比自己還小。儘管自己對載汲非常信任,但是載汲說的事情,他總還是要有所保留的,至少會認真的思考是否合理。

“李師傅,果然良苦用心。”光統帝聽了載汲的分析,內心非常感動。

“所以,回到剛才您問我的問題‘除非您成為像諸葛孔明那樣才能使黛青不至於落後於世界列強嗎?’依我看來,即便是諸葛武侯恐怕也不行呢。要知道,孔明六出岐山,難免無功而終?說到底,以蜀漢的國力,即便再多的機巧,還是是拚不過曹魏的。”載汲侃侃而談道“其實,不知您注意到沒有,中土的很多英雄、強者,名人,都是不成功的,也就是所謂的‘不以成敗論英雄’吧。可是他們的精神雖然自有偉大之處,但是失敗就是失敗啊,那麼多失敗者因為種種原因被後世推崇效法,難道就能讓後世學到成功之道嗎?”

“所以,”載汲突然正色道“臣弟懇請陛下收回前言,萬不可以諸葛孔明為推崇。否則我黛青恐有蜀國之危啊。”載汲說完,恭嚴肅的向光統長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