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黛青貴族們的權力與利益(2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2162 字 2024-04-14

早在東土的時候,黛青就實行編莊製度,將古倫人耕種的土地劃分為若乾“莊園”,再把“莊園”按功勞分封給貴族們。入主中土後,這種製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和完善。王公們一旦受封就會獲得與爵位對應的大小“莊園”,這些莊園主要分布於京師周邊,但一些最強大的王公們,則會以在東土擁有莊園為榮。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是權力還是利益,都已經與國初之時大不相同了。

首先,入主中原之後,在王公們與皇帝之間的權力之爭就開始日益尖銳,而作為王公權力集中體現的議政會當然就成為了鬥爭的焦點。順理皇帝時期還好,隻是安排自己的親信進入議政會,而此後的泰熙皇帝設立了南書房,君正皇帝設軍務處,則是一步步的製衡和架空了議政會。君正設立軍務處之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議政會逐漸成為一個用來獎勵功勳大臣的榮耀稱號。

到了翔隆五十六年,翔隆帝正式下旨罷黜了議政會。

值得一提的是,泰、君、翔三代皇帝,都不是通過議政會的選舉,而是通過先皇遺命即位的。沒有了議政會,也就不存在廢君立君的大權,至於其他的等而下之的小權,更早就被削的蕩然無存了。

而在利益方麵,王公們獲得的莊園雖然多,但“不得隨意出京”的限製,使得這些皇子皇孫們根本不可能經常親自去打理莊園,世代沿襲久了,也就成了傳統。貴族們習慣於不去打理自己的莊園,莊戶們也習慣於不接受貴族們的管理。而且,也是更重要的一點,他們中大多數人是按照“預備政客”培養的,從小被灌輸的就是在朝堂上扶大廈、挽狂瀾的理想,在如何具體經營產業方麵,甚至遠不如一個土財主家的兒子。

因此,大多貴族們都是把莊園全權委托交給莊頭管理,更有甚者,隻保留京師附近的莊園,遠處的乾脆長租甚至“永租”出去。倒不是差這幾個錢兒,關鍵是操不起這份心。

不過,孚郡王奕譓在這方麵比較另類。奕譓對政務上異常低調,卻在擴展產業方麵顯示出過人的天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