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這種東西,在利州,不能算絕對的稀罕物。
西南的山裡,也有一些野生的。
當地的百姓,經過嘗試,發現這種外表堅硬的東西,削掉外皮後,可以吃,還可以榨汁。
味道很是甘甜,就是果肉太少,不能充饑。
不過,對於甜味兒來源匱乏的底層百姓來說,能夠有個東西,可以甜一甜嘴巴,他們還是比較喜歡的。
但——
“熬糖?”
黃家旺作為製鹽作坊的主管,對於製糖也非常好奇。
他便跑到了沈嫿身邊,仔細的詢問。
沈嫿也沒有瞞著。
經過幾個月的相處,那些龍門寨出身的山匪們,除了極少數大奸大惡之徒被處決,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百姓。
如果能夠有個安穩日子,他們也不願去打打殺殺。
沈嫿的工坊,沈嫿的娘子兵,給了他們安穩日子的基礎。
安全、富足……這樣的新龍門寨,是那些山匪及其家屬們無比渴望的。
而似黃家旺、黃家秀等山匪頭目,也因為能力強、表現好,又有了新的前程,他們也都格外賣力。
黃家旺的製鹽作坊,就一直運營良好。
除了龍門寨的一架卓筒井,黃家旺又在黑龍山建起了一架。
兩架卓筒井,好幾班的工人日夜不停、三班倒地取鹽鹵、熬製精鹽,這才讓龍門寨的鹽,一直沒有斷了供貨。
製鹽作坊已經步入正軌,製糖作坊也拉開了帷幕。
在主要的工藝上,製糖跟製鹽差不多,也都是熬煮、過濾等。
黃家旺精通製鹽,人也靠得住,沈嫿便想著,可以把製糖作坊,也交給他。
“對!熬糖!”
“製糖跟製鹽差不多,也都是先用大鍋煮。”
沈嫿將自己記得的製糖工藝,仔細的說了說。
當然,沈嫿到底隻是在網上看過一些視頻,屬於“紙上談兵”。
沒有經過實操,終究不是熟練的工藝。
她便對黃家旺說道,“還是多試一試吧。我隻能有個大概的流程,具體的每一道工藝,每道工藝的具體要求、時間等,還需要經過實際實驗,才能得出精準的數據!”
黃家旺緩緩點頭,“寨主,我明白!”
之前製鹽的時候,寨主也是這樣。
給一個大概的流程,然後由黃家旺帶著工人們,一次又一次的做。
每一次,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把詳細的過程、相應的數據等,全都記錄下來。
黃家旺手頭上,就有厚厚的一摞資料呢。
這些資料,不隻是製鹽的“秘方”,更是應對各種“意外”的法寶。
如今要製糖了,原理、工序等,跟製鹽差不多。
黃家旺甚至可以從那些製鹽的記錄中,得到一定的啟發與指導。
“收割嘍!”
“割甘蔗嘍!”
梯田裡的農活,已經告一段落。
沈嫿便組織那些農戶,去到山裡,收割甘蔗。
當然,不白乾活,包午餐,還有工錢拿。
農戶們都非常積極。
還有山寨裡的一些婦孺,太重的活計,他們乾不了,但收割甘蔗,還是沒有問題的。
就連三四歲大的小孩子,都能拖著一根根的甘蔗,送到堆放甘蔗的指定地點。
龍門山、黑龍山,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山林裡,到處都有忙碌的身影。
短短一天的功夫,堆放甘蔗的一個個空地上,就堆了一個個的小山。
記錄、稱重,核算每個人收割的數量,然後折算成“工作積分”。
沈嫿可不會在自己的山寨搞大鍋飯,而是會采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按勞分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