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未央宮,寶光殿(1 / 2)

北漢恢複了未央宮的舊宮名,瀛姝在建康時,就從不少檔錄中了解過北漢朝堂的一些情況,如薑高帆其實並不是北漢王室重用的唯一漢臣,他隻不過是官位最高,職權最重的漢臣,事實上早在洛陽未陷之前,就有那麼一個儒生投於羌王麾下,這儒生當時一文不名,又情知在大豫難以實現他的抱負,甚至連入仕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高官厚祿,留名青史了,他意識到西豫內爭不斷,司空皇族自相殘殺,那些世家大族也紛紛被爭亂卷涉,忙於爭權奪勢或者避禍自保,西豫的君臣完全無視狄夷勢大,亡國之禍就迫在眉睫。

不知這位儒生為何擇羌王而輔,但羌王據長安為都,立國號為漢,都是出自這個儒生的建議。

羌王既以延續大漢的統治為名號,那麼皇宮當然應當恢複曾經的漢宮名。

這位儒生還曾經諫言恢複漢律,禁止羌部的貴族霸占遺民的田宅,並廣發征賢令,允許如他一樣在豫室統治下無望入仕,但其實飽學經綸的才乾之士入漢京,經問對後授予官職,但他的這些諫策非但沒被北漢君王采納,而且他還因為遭受了北漢貴族的敵視,最終落得個處斬的下場。

今時的未央宮,建製當然不同於舊宮城了。

隔著數百年的歲月,又經曆了兩個大一統皇朝的興衰,此時的天下,分裂為南北對峙,為亂爭之世,未央宮數經戰火,在西豫時,其實難免已經宮厥殘舊,荒草雜生,連皇城都一度被拆除,雖然現被北漢王廷複建,卻也沒有恢複宮城之外尚有皇城的建製。

大豫使團,直接經東華門入未央宮。

一般來說,外使抵京,國君不會立時接見,外使會先由負責接待的官員迎入使館,可今日,薑泰立即接見了豫使。

入見的僅有四人。

瀛姝緊隨殿君身後,步入東明殿,不用四顧觀瞻,眼角的餘光已能見判這處殿堂並不是舉行朝會的大殿,也不像是召集殿議的場所,倒像是一個宴廳,上座者當然就是北漢王薑泰了,他的體格確然要比薑漠這舊王儲要壯碩些,眉心短促,眼角渾圓,帶五色珠旒玄冕,著玄錦,說話時音聲宏邁,且開口之前,似乎從來不經斟酌考慮。

雖然薑泰選擇在了一個看起來很像宴廳的地方接見外使,不過他卻並沒有打算設宴款待。

“貴使遠來,朕本該設宴接風洗塵,隻不過經大尚臣提醒,應當先容貴使休息緩解一路的疲勞,是朕疏忽了,這回有兩位貴使都是柔弱的女子,經數十日的跋涉,應當會覺途中辛苦,不過正因為神元殿君,還有王副使身份特殊,朕與大尚臣細細商量過,都認為不能讓二位依循舊例住於使館,此座殿堂不遠,有座寶光殿,極其適宜殿君及左副使居住,這是朕的好意,還望貴使不要推脫。”

這本就在預料之中,神元殿君沒有拒絕。

她剛才禮見後,已經將國書遞上,可國書是出使之前就擬好了,隻是對於北漢君王的禮節性答複,表示了大豫也有建交的誠意,關於議和的細則其實還要經過具體的談判,殿君心急於那些無眉奴的命運,她現在不關注自己住哪裡,便立即詢問:“陛下應當已經聽稟了郿城之事,外使以為,兩國既然都有誠意建交,陛下不僅應當禮待外使等人,還應當修改舊律,善待我國的遺民。”

“關於此事,不急在今日商議嘛。”薑泰剛才一直更留意三皇子,此時才把目光看向神君殿君:“不過殿君既然開了口,朕自然不會輕疏的,會及時和大尚臣等臣公議商,待得過上兩日,設宴為諸位貴使接風洗臣之後,關於如何修律,種種細則,才好和貴使詳談。”

瀛姝聽薑泰提了幾回大尚臣,可現在東明殿的臣公,卻並沒有神秘兮兮以革罩覆麵的人,總不能是薑高帆突然轉了性,願意用真麵貌示人了,她猜度著大尚臣並不在場,卻自是不會試探,她關心的是殿君和她接下來的居住問題。

“外臣心領陛下的美意,隻是尚存著一些疑慮。”

薑泰的目光又移了移,他當然知道這時說話的女子,極獲東豫皇帝的信重,對於東豫政局的影響,甚至比神元殿君還要大,中原曆朝,雖然也發生過女人執政的先例,可這些預政的女人,要麼是太後,要麼是皇後,王瀛姝甚至連太子妃都不是,雖然極大可能成為日後的鬼宿妃,但他得到的諜報是,東豫的五皇子鬼宿君根本不可能被立為儲君。

鬼宿君日後能不能預政都是兩說,東豫皇帝這般重視王瀛姝,可就是前所未有的殊例了。

“王副使不妨直抒疑慮。”

“首先,外臣以為居於貴國的後宮,不合禮製。”

“寶光殿當然不是後宮,寶光門可直通東華門,寶光殿原本就是王儲所居的宮室,不過如今尚且空置著。”

聽懂了,寶光殿原來是薑漠居住的地方。

“另外,外臣相信雖然說貴國再不會放生宮變這樣的亂爭,寶光殿定然會比宮外的使館更加安全,隻是神元殿君的身份尊貴,我國陛下一再叮囑,絕不能疏忽大意,且依據禮製,外臣即便蒙陛下的禮遇,有幸暫居於貴國宮室,可行動卻不能受限,殿君及外臣,應當享有隨時與從屬議商之權,如此就不能不讓使團衛護衛,外臣自知貴國有宮禁的規條,不可能應允使團衛隊儘入貴國的宮禁,故而外臣還望陛下直言,允許多少使團衛入侍寶光殿?”

“十人。”

“謝陛下釋疑,外臣沒有彆的疑慮了。”

其實能有多少使團衛入侍寶光殿並不重要,哪怕薑泰答應讓所有使團衛入侍,也不可能在北漢的大內禁宮護著殿君強行脫身,又就算從未央宮脫身,也無法逃出長安城,不過薑泰既然答應了讓使團衛入侍,那麼就不會阻止外使出入宮禁,瀛姝是想確定她們是否暫時還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寶光殿的確離東華門不遠。

看上去也的確曾經作為“東宮”的用途,有正殿,有後堂,偏廳、書房,還有單獨的小花苑,花草蔥籠,亭榭布置得頗為雅致,寶光門內,靠著正牆的一排房舍,儼然還曾是兵衛宿值的臨時住所,既然是這麼大的一個地盤,當然會有北漢的宮人留守,除了宮女之外,還有兩個宦官。

年齡稍大些的那個宦官,現就負責帶著瀛姝在寶光殿內四處轉悠,介紹著各處房署,一再強調如果有何物用短缺,都不妨交代他去準備。

“你是漢人?”瀛姝問。

“奴婢當然是漢人,未央宮已經荒置多年了,原本就沒有宦官還在宮裡,羌部未入關前,他們也沒有使喚宦官的習慣,入關之後,才有宦官的需求,奴婢是被強行征為宦官的,也一直是在寶光殿服侍,過去鎮原王待奴婢等,十分體恤,隻是啊,現在鎮原王妃雖然還在王府,但已經遷出了未央宮,就不再配備宦官了。”

“當如何稱呼內臣?”

“奴婢賤姓楊,賤名家臣,奴婢曾經是渭南王的部曲,隻是渭南王被處死時,奴婢還不滿十歲,就被沒入了官奴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