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笑著答道:“我也覺得挺香的。”
黎錦聞到這種香氣之後,多少感到有些餓了。幸好,等一會兒應該就能吃上包子了。
連炸過的蔥花也算上的話,這些蔥油,總量大概有三四錢的樣子。
包子餡裡加入這些東西,其實已經足夠了。
但黎錦為了讓食材的種類更加豐富,猶豫了一會兒,又往裡麵打入了兩個生雞蛋。
這樣一來,餡料的黏稠程度就會進一步增強,餡料也就更不容易失水或鬆散了。
黎錦半捏半握地拿住了四根筷子。
她將掌心的四根筷子都鬆散地插在包子餡裡,開始攪打。
攪拌包子餡,與攪拌其他用途的餡料,原理大致都是相同的。
通常在手裡握著兩到四根筷子,一直朝著一個方向,攪打上勁。
攪拌這種餡料的時候,不能隨意胡亂地攪動。那樣做的話,餡料就會變得散亂鬆弛,吃起來缺乏彈性和水分。
但如果始終朝著一個方向攪拌的話,餡料的質感就會越來越緊實。
對餡料進行攪拌這個行為,不隻是為了各種原料均勻分布,也是為了提升餡料的口感。
幾種食材所特有的味道,在攪拌時自然散逸到空氣中。僅僅是聞到這種氣味作為參考,就能大致斷定成品必然感覺不錯。
黎錦認真地攪打了好半天,一直到覺得再做下去,對餡料口感的提升也不會很大時,才停下了手。
她便先把包子餡放在一邊,去看阿誠那邊了。
阿誠應該也揉了半天麵了吧?原本粗糙鬆散的麵團,被阿誠動手處理之後,變成了一個很大、很光滑的柔軟麵團。
阿誠把揉好的麵團拿到了案板上,又再用力揉搓起來,直到把原本扁圓的麵團搓成了長條形狀才算搞定。
然後,他拿起刀,把長條形狀的麵團,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劑子”。
值得一提的是,阿誠用刀切麵團的時候,也與他用刀剁肉餡時一樣,用的是刀背,而非刀刃。
阿誠之前說過用刀刃剁肉,可能會使得案板被切傷,出很多竹木碎屑,汙染肉餡。
黎錦心想,阿誠現在用刀背切麵劑子,應該也是類似的理由吧?他可真是謹慎。
長條形的麵團,很快就被阿誠切割完成了。切出來的麵劑子,大小非常均勻,簡直就像用小秤稱重過一般。
阿誠這邊動手切麵劑子的時候,黎錦則是在另一邊往麵劑子上撒上乾麵粉。這一步是為了防止麵劑子彼此粘連,或是粘連在案板上。
乾麵粉撒完之後,黎錦便將麵劑子逐一壓扁。
之後,她便用擀麵杖開始把這些麵劑子擀成薄薄的圓形麵片。
不過,阿誠切得快,黎錦卻擀得慢。
當阿誠把麵團都切割好之後,他便拿起黎錦擀好的麵片,開始包起了包子。
裝著拌製好的包子餡的盆裡,放著一個湯匙。阿誠左手托著擀好的包子皮,右手則是拿著湯匙,往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