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73度.....
零下206度......
直到......
199.996nk。
短短3秒鐘內,捕捉地帶的溫度便無限接近了200nk。
隨著溫度的降低。
大量暫時擁有實體化狀態的孤點粒子,就這樣徹底被凍結在了P型半導體周圍。
隨後一個磁剛度為9.4T·m的雙消色差結構頂點探測器緩緩從通道上方落下,開始以雲室手段對孤點粒子進行研究。
早先梁浩然曾經說過,孤點粒子持續實體的時間大概有十五秒鐘。
畢竟這次的實驗過程中4685Λ超子是先一步消失的,並非像當初那般直接與孤點粒子對撞。
交互作用的量級遠不如潘院士他們第一次實驗時那麼高,持續時間自然就會長一點。
而從他彙報情況到徐雲做出指示、葉瑩瑩輸入口令、溫度下降的所有環節,耗時大概在.......
10秒前後。
也就是說.......
被凍結的孤點粒子,這時候其實已經開始衰變了。
眾所周知。
當一個粒子衰變後。
它的末態雖然帶著動量。
但如果從相對初態粒子的靜止坐標係裡看,末態粒子的能量和,就是初態粒子的質量。
因此在計算末態粒子不變質量時,會在末態粒子質量這裡有個delta函數。
同時呢。
由於初態粒子是不穩定的,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不穩定粒子會有一個”寬度“——半寬度的倒數即是其壽命。
所以在技術手段上,可以根據這個情況做出不變質量-事例數的二維圖,然後通過明顯的峰來判斷粒子是否處於基態。
因此很快。
項目組便開始了相關檢測。
“噴注進行中,樹圖階已經傳輸到主操作端了!”
“高能光子結果不太明顯,不變質量分布似乎沒啥規律.......”
“沒關係,這是正常的,畢竟孤點粒子本身就沒有靜質量定義嘛,我們的設備精度測不出來那些數據不算意外——話說高能mu子的結果怎麼樣?”
“費曼圖已經出了,性質上有些類似共線發散,也就是非常靠近某個末態性狀。”
“徐博士,重構硬散射過程的圖表我也發給你了.......”
“徐博士,外賣大概還有一個小時會送到......”
各種各樣的信息,慢慢的規律到了操作台。
所有人都在專心致誌的負責著自己的工作,將各項數據收集、錄入、計算。
徐雲和陸朝陽也沒乾看著,也都親自下場處理著各項數據。
就這樣。
時間一分一秒的緩緩流逝。
......
兩個小時後。
徐雲和陸朝陽麵前的顯像屏上,赫然顯示著一張有些古怪的圖像:
圖像的內容是類似丘陵一般有些起伏的3D模型,其中大部分區域雖然有凸起有凹陷,但幅度都相對較小。
唯獨最左邊的區域例外。
隻見此時此刻。
最左側的區域中,有著一根如同擎天柱般直直聳立的凸起,畫風極其異常。
其他起伏區域在它麵前,猶如普通人類站在迪迦的身邊般渺小。
仿佛......
所有的東西都累加在了這裡一樣。
看著這幅圖像。
徐雲不由與陸朝陽對視一眼,二者眼中同時閃過一絲喜色,輕呼出了一口氣。
隨後陸朝陽主動讓開半個身位走到一旁,同時對徐雲投了個眼神,說道:
“小徐,這事兒你來說吧。”
徐雲心知陸朝陽這是在給自己造勢的機會,便客氣的朝他點了點頭。
接著他轉頭看向台下眾人,沉默片刻,說道:
“各位,請安靜一下。”
台下頓時落針可聞。
徐雲胸口微微鼓起,深吸一口氣,說:
“現在...我正式宣布,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們已經成功完成了孤點粒子的基態化處理!”
“考慮到孤點粒子的特殊性,目前應該還沒有其他小組與我們在同個賽道上進行競爭。”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這也是整個物理學界內對孤點粒子基態化的......”
“首破!”
隨著徐雲這番話的出口。
現場的氣氛微微一凝,旋即便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與掌聲:
“蕪湖~徐神牛批!!!”
“烏拉!”
“歐耶,首破!!!!”
這股氛圍可不是眾人為給徐雲捧場而刻意裝出來的姿態,而是反饋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畢竟一來這是眾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項目組的開門紅。
從玄學角度來說,無疑算是一個極佳的好彩頭。
二來嘛.......
也有個很現實的原因。
那就是隨著孤點粒子基態化的首破,即便項目組接下來沒有任何成果產出,他們都穩穩的可以混到一篇中科院二區起步的期刊二作。
沒錯,二區起步。
如果運氣足夠好.......
甚至可能更高!
這可不是臆想,而是有現實數據支撐的。
截止到2022年。
物理學界觀測到ψ高度震蕩的粒子/準粒子隻有18種。
最早的是1995年的銣,最近的是2011年的激子。
這18種微粒除了鍶登上了《ADVANCES IN PHYSICS-X》、鈣登上了《SciPost Physics》這兩篇中科院二區期刊之外。
其他16種全上了一區期刊——其中還不乏S那檔的究極高峰。
所以如果單獨討論徐雲他們今天的實驗成果,一區期刊其實都不存在所謂運氣好能上的說法,而是保底的囊中之物。
隻是.....
彆忘了。
潘院士和趙政國那邊發現孤點粒子的論文還沒發呢。
等時機合適。
他們必然會帶著徐雲為共同作者,發表一篇描述孤點粒子的論文。
那是一篇必然能上S期刊的成果,勢必將引起很大的討論度。
如此一來......
單純孤點粒子的基態化技術就可能會被視為衍生研究,自動的下滑了一檔了。
就像兩支參加英雄聯盟S賽的隊伍,一支突破曆史進入了四強,另一支則拿了冠軍。
四強隊伍雖然創造了最好成績,但在冠軍麵前,熱度必然要被分走一大半。
徐雲他們此時麵臨的就差不多是這麼個情況。
但即便如此,項目組上一區的幾率也不會低於......
40%!
如此一來,眾人怎能不欣喜?
.........
注:
有沒有人能猜到章節名是什麼意思?不明白的可以插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