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1 / 2)

嗡!

當聖旨飛到張珂手中落下的時候,他懷裡的神印不由自主的搖動起來,迸發出一道奪目的光芒,在他身後描繪出一道巨大的山川地域地圖。

與此同時,相隔萬裡之遙外,屬於張珂權柄的西域,吐蕃兩地,此時也齊齊顫動起來,地麵之下,地脈如同一條長蛇般不停的扭動。

原本互不乾擾的兩條地脈,此時相互銜接在了一起,並朝著敦煌的方向探出了枝丫地脈銜接,水脈貫通。原本偏居一隅的土地,迅速並且入了大唐的懷抱。

當西域正在彼此交融的時候。

那條攀附在大明宮山的土色龍忽然發出了一聲更加高亢的龍吟,緊接著龍體迅速膨脹了起來,原本就遍布皇城內外的龐大身軀,此時更是突破了城牆的束縛,一截龍尾甩在了外城當中。

大唐國運凝聚成形的真龍,在自身成長的同時也沒有忘了張珂,碩大的龍軀有絲絲縷縷玄黃的氣息飄散而出,在長安城空交彙到一起,化作一道通天的光柱,自下而逆衝到張珂身。

轟!

這不光是大唐國運對他的認可。

作為天地正統,大唐的認同也代表了此方天地的認同。

於是,當光柱將張珂籠罩的時候,一股更加恢弘的力量從中迸發出來,原本停滯鍛造的身軀重新開始構造,五臟六腑,血肉筋脈,連同皮膚一起勾勒生成。

阻隔張珂晉升的門檻也不複存在,從二品的神位一躍而過,直至漲到二品門外才堪堪停止下來。

隨著神體的完整,以及權柄的晉升,一襲赤紅色的袍服取代了原本的衣物出現在了他的身,表麵有一條條四爪的巨蟒在遊動,雙手多了一塊笏板

神光照亮的周圍的天空,吸引到了一眾目光。

在這其中,一位腳踏龜蛇的神靈目光幽幽的注視著被光芒籠罩的張珂,而就在他皺眉沉思的時候,一聲輕咳傳到他的耳中,目光往旁邊一撇,便注意到了站在張珂身前的西嶽帝君。

頓時眼神一變,但也就在這時對方隱晦的朝前指了指,隨後嘴巴開合,聲音在他的耳邊響起:

雖然兩位帝隻是一個化身前來,但若是真武你在此地鬨出什麼動靜,倒時兩位真身看到這方天地,不論你打什麼主意,全都得化作泡影。

本來麵容慈善的真武帝君,聞言,心中怒火翻湧。

欺負老實人是吧?

明明是我先來的

被截胡,占了實際的好處還不夠,嘴巴也不饒人,你信不信我現在就在諸神麵前揭露你的醜惡麵目,到時我吃不到的,你也彆想拿到手中。

然而麵對威脅,西嶽帝君隻是笑而不語。

片刻之後,前者也收起了那副怒氣蓬勃的姿態,眨眼恢複原本的樣子。

剛才的怒火,隻不過是裝裝樣子罷了,詐一下,看看西嶽有沒有點愧疚心,萬一能成,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沒想到這老東西麵皮厚的很,皮球重新踢回到真武帝君這裡,戲就演不下去了。

沒辦法,他總不能真翻臉吧?

原本能夠平穩結束的祭天祭典橫生波折,到時候真把兩位帝的目光吸引過來,計較起來他也得吃掛落,不值當。

況且,兩位帝都知道了,那秘密也就隱瞞不下去了。

誰都能下注,求一份收獲,唯獨他這個最先發現秘密的人倒大黴,且被踢到一旁,光是想想就無法接受。

短暫的沉吟之後,真輕歎一口氣。

看樣子隻能等祭典結束,這漫天仙神離開的差不多了,再跟西嶽商談,隻希望到時候這老東西彆獅子大開口。

獅子大開口都是好的。

隻怕老東西到時候把人藏起來,不讓他見麵,那才是最糟糕的情況。

也不怪他把西嶽往壞處想,要知道,張珂這個威武聖佑靈王,在權柄並沒有擴充,仍然是原先的山川地脈跟幽冥權柄。

而山水,幽冥,這些地神權柄,於情於理,都應當歸屬於那位泰山府君的麾下。

泰山府君,掌管生死跟天下山神土地。

合該是正統。

就算因為西嶽帝君統領西域神詭之事,也頂多像是陸判那樣的調遣關係,暫時在西嶽廟中任職,等戰亂結束之後,仍然會被召回到地府當中去。

而不像現在這樣,經過一番操作之後,被直接歸在西嶽的麾下。

當時他還被蒙在鼓裡,跟其他的仙神一樣,以為對方是見獵心喜,想要扶持後輩,現在見到了真人才明白,扶持後輩是真,但更多的不過是陰謀詭計罷了。

正當兩位帝君相互對視的時候,距離張珂不遠,一位和善的神祇,狀若不經意的看著被光芒籠罩的張珂,籠罩在長袖當中的手指輕點。

天機混沌,查探不清,是西嶽出手了?

可旋即他又想不明白,區區一個後輩罷了,漫長歲月當中,什麼樣的天之驕子沒出現過,為什麼要遮掩的這麼嚴實。

況且,這又不是什麼大事。

雖然是西嶽不講規矩,從他手裡強搶了一尊神位。

按規矩來人應該歸到泰山下是沒錯,可說到底人還是對方培育出來的,不願放手也是人之常情,他隻當做個人情就是了。

但現在看來。

不對勁,很不對勁。

而且西嶽跟著真武兩人眉來眼去的,眼神時不時就停留在這晚輩的身,這倆人能有什麼矛盾還牽扯到一個晚輩有秘密!

心中想著他再次掐算。

雖然為了不影響祭天,掐算的範圍很小。

但以他的身份跟權柄來說,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就算是看一眼都能把對方的前世今生閱儘,而現在彆說是看了,一連掐算幾次,都沒有一點信息泄露。

這樣看來,我也應該摻一手?輕撫著長須,泰山府君眼中光芒明暗不定。

祭天的儀式並不會為誰而停留,在張珂接了聖旨引發天變之後,圜丘的皇帝跟禮部的官員也隻是抬頭看了一會兒,之後便重新繼續後續的流程。

封賞文臣武將,犒賞大軍。

安撫戰死的英靈

倒是下方,跟西域征戰無關的文武百官們,並不需要參與到儀式當中去,有充足的時間仰頭記下天的身影,並且把威武聖佑靈王的名號記在了心底,若是日後有朝一日,要去西域為官的話,恐怕還得去這位的廟裡拜會。

相比於反響平平的內圈,被士卒分割阻攔的百姓,才是真正激動的。

在從彆人的口述中得知了,天這位就是這次祭天最大的功臣之後,心中信奉的並不在少數,畢竟這次全大唐的百姓能得到諸神的賜福,全賴這位,這種情況下信奉怎麼了?

也就是現在手頭沒有香火,不然高低得插幾炷香,磕個頭。